《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2)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2)

ID:42803897

大小:14.5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1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2)_第1页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2)_第2页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2)_第3页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2)_第4页
资源描述: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六安市金安区东河口镇南官亭初中:陈明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详略得当以及选取典型事迹表现人物的写法。2、准确把握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3、体会先仰后扬的表现手法,提高语言分析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难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感情。三、学情分析本班共30位学生,智力特好的学生不多,大多都是农村留守的孩子,父母大多都不在身边,学习自觉性较差,针对这样的情况,课堂教学从细着手。多给学生关爱,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

2、入新课同学们,在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美女蛇的故事给我们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故事的讲述者长妈妈,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几次都提起,可见她是鲁迅先生印象中的重要人物,那么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就走进鲁迅先生为她专门写的《阿长与山海经》。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无产阶级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学工作,此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3、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2、《朝花夕拾》简介这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的集结,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3、文中的主要人物:长妈妈,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等一下我们来分析。4、积累生字词骇掳悚惶急疮疤诘问渴慕霹雳繁琐惧惮疏懒孤孀5、整体感知,思考问题。(1)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几件事?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

4、略写?为什么?学生讨论后明确文章围绕阿长写了:1、阿长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2、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睡觉愛摆“大”字等。3、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说恭喜话、吃福橘。4、教给我很多道理。比如: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5、讲述“长毛”的故事。6、谋害了我的隐鼠。7、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事。以上七件事,前6件略写,第七件详写。略写的内容使人对长妈妈又一个初步的了解。详写买《山海经》一事,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做不到的事情,她却能做成功”。这样安排详略得当,突出表现长妈妈真诚、善良

5、、富有爱心的一面,也表现出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从以上几件事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讨论后明确对她不好的习惯,“我”开始是“憎恶”“讨厌”的,当听到阿长讲“长毛”的故事后,“我”对阿长产生了敬意——“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但当阿长踩死隐鼠之后,“我”对她的敬意突然消失了;当长妈妈买来“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时,“我”对她又产生了新的敬意,认为她“却有伟大的神力”。这种写法叫先仰后扬。总之,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尊敬,喜爱的。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分析了本文先仰后扬的写作方法,并对长

6、妈妈其人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作者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的再现了长妈妈的人物形象。四、课堂作业1、朗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