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角三角函数──正弦”教学设计

“锐角三角函数──正弦”教学设计

ID:42820811

大小:98.6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23

“锐角三角函数──正弦”教学设计_第1页
“锐角三角函数──正弦”教学设计_第2页
“锐角三角函数──正弦”教学设计_第3页
“锐角三角函数──正弦”教学设计_第4页
“锐角三角函数──正弦”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锐角三角函数──正弦”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锐角三角函数──正弦”教学设计黄冈市黄梅县小池镇第一中学 胡举●目标分析(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锐角正弦的意义,并能运用si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2、能根据正弦概念正确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1、从实际问题入手,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的边与角的关系,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及数形结合思想.2、通过学生自我发现,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通过提出困惑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主动参与探索概念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的意识.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

2、验,建立自信心.(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认识锐角的正弦(sinA)概念,能用正弦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难点:1、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并得出:直角三角形中对任意给定锐角,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2、正弦概念的理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从生活实际入手,结合多媒体直观演示,并通过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作图、猜想论证,配合由浅入深的练习,使学生不但知道对任意给定锐角,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而且加以论证并会运用.●教学方法1.教法学法:本节采用“探究——推理——发现”模式.教师的教法突出活动的组织设计与方法的引导.学生

3、的学法突出探究、推理与发现.2.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学具:三角板等作图工具.●教学设计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教师活动1: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及书本引例引入本课2:电脑展示教材76页引例.问题  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喷灌.现测得斜坡的坡角(∠A)为30°,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35m,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提出问题:你能将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问题吗?学生活动:熟悉背景,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思考、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设计意图:结合当地实际情

4、况为背景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发现数学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环节(二):探求新知,发现规律1.解决问题隐去引例中的背景材料后,直观显示出图中的Rt△ABC(1) 想一想:你能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这个实际问题吗?与同伴交流.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了解学生语言组织情况并适时引导;学生活动:组织语言与同伴交流.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意识,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2)出示学生总结并完善后的数学问题:在Rt△ABC中,∠C=90°,∠A=30°,BC=35m,求AB.(3)议一议(出示教材61页的思考):在上面

5、的问题中,如果使出水口的高度为50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教师活动1:出示问题.2: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表现,适时引导.学生活动:应用旧知解决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意识到“比值”以及“固定值”的表达,为得出结论奠定基础.(4)归纳: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组织.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得出结论.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这一情景中得知我们研究的重点不再是“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把注意力转移到“直角三角形中,30

6、°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12”.让“比值”的研究首先进入学生的视野,建立了数学模型,为下一环节顺利进行奠定基础.2.类比思考议一议:(出示教材61页的思考)如图,任意画一个Rt△ABC,使∠C=90°,∠A=45°,计算∠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BCAB,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教师活动:出示问题;观察基础薄弱的学生的反应或与他们共同讨论.学生活动:思考、解决问题.设计意图:由特殊到一般的过渡,强化了学生对“比值”的关注,点击重点.3.归纳猜想(1)归纳: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

7、值都等于12.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45°,那么不管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22.(2)猜想: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也是一个固定值.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归纳猜想.学生活动:思考、交流、语言表达.设计意图:1、让学生体验合理的猜想是数学学习中研究问题的方法之一.2、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说理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环节(三):证明猜想,形成概念1.在“几何画板”课件制作平台中演示、验证猜想.教师活动:多媒体演示.学生

8、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设计意图: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猜想的正确性的快乐.2.证明猜想教师活动:出示猜想,观察学生的思考方向,引导学生找到证明猜想的方法.(出示教材62页探究)任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