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三角形的边》教学设计.1.1-三角形的边-教学设计

《1.1.1三角形的边》教学设计.1.1-三角形的边-教学设计

ID:42820850

大小:36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1.1.1三角形的边》教学设计.1.1-三角形的边-教学设计_第1页
《1.1.1三角形的边》教学设计.1.1-三角形的边-教学设计_第2页
《1.1.1三角形的边》教学设计.1.1-三角形的边-教学设计_第3页
《1.1.1三角形的边》教学设计.1.1-三角形的边-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1.1.1三角形的边》教学设计.1.1-三角形的边-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11.1.1三角形的边授课年级八年级学科数学课时安排1授课日期2016.09授课教师陈玉娜同头备课八年级备课组备课组长吴燕琴教学目标请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阐述。知识与技能:结合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基本要素,并能会用符号、字母表示三角形,了解按边的相等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并能理解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并会初步应用这一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三角形边关系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情景,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让学

2、生体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背景分析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学情分析学生小学已接触过三角形,了解三角形两种分类方式,本节课要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方法探究法教具学具学案、三角板辅助媒体电脑PPT教学结构(思路)设计【活动一】创设情境【活动二】探究新知【活动三】例题讲解【活动四】巩固练习【活动五】课堂小结【活动六】布置作业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包括:情境创设/活动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展示)/评价检测/巩固提高/预习、复习等方面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3、活动一】创设情境:问题:观察章前图,你能在图中找到哪些几何图形?【活动二】探究新知:问题:你能画出三角形么?结合你所画的三角形说明三角形是怎么组成的?【定义】:三角形: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问题:(1)三角形中什么叫做边?什么叫做内角?什么叫做顶点?(2)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内角?几个顶点?(3)如何用符号表示三角形ABC?(4)如何用小写字母表示三角形ABC的三条边?【归纳】三角形有关概念:1、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都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2、三角

4、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3、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为⊿ABC。4、⊿ABC的边BC为顶点A所对的边(∠A所对的边)用顶点A的小写字母a表示,同样,顶点B所对的边AC用b表示,顶点C所对的边AB用c表示。思考:如果将三角形进行分类,有几种分类方式?分别是怎样分类的?【归纳】:可以按照角和边进行分类。1、按照三个内角大小可以分为:2、按照边的相等关系可以分为:探究:任意画一个⊿ABC,假使一只小虫从点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点C,它有几条线路可以选择?各条线路的长一样吗?小虫从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有两条路线:学生观察,回答。CBA学生动手操作,分析,回答。学生思

5、考,讨论,回答。学生独立分析,尝试解决,讨论,归纳。学生思考,分析,回答。通过实际生活中例子引出本章学习内容,引起学生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举反例辨析强调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要首尾顺次相接。通过问题串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从而激发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类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得到新知的能力。(1)从B→C,即线段BC的长(2)从B→A→C,即:线段BA+AC的长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BA+AC>BC,这两条路线的长是不一样的。同理有:AC+CB>AB,AB+BC>AC思考:联系三角形

6、三边,从探究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结论】: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活动三】例题讲解:例:用一条长为18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1)如果腰长是底边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为4厘米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分析:(1)可利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2)注意分类讨论和判断是否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活动四】巩固练习:书P65练习【活动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活动六】布置作业:书P69-70习题1、2、6、7CBDAO补充:1、如图,线段、相交

7、于点,能否确定与的大小,并加以说明.毛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cm和13cm,若该三角形的周长为偶数,则第三边长是多少?学生分析,讨论,归纳。学生思考,尝试解决,遇到问题可以进行讨论。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交流结果。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畅谈本节课的收获。通过探究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使认识更深刻。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问题,体会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清。使学生能够理清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结合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基本要素,并能会用符号、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