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6)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6)

ID:42836682

大小:84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23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6)_第1页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6)_第2页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6)_第3页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6)_第4页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6)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2课时)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22.1.3)授课教师:沈婧太和县城关中心校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及其应用.2.内容解析二次函数是最基本的初等函数之一,是学习后续各类函数的基础.二次函数的核心内容是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核心,是图象“特征”、函数“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关系,这也是二次函数的本质属性所在.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本身就是“数”与“形”的统一体.通过对图象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确定函数本身的性质,体现了数

2、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本节课内容属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和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用此函数模型解决与其相关的实际问题.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从特殊的例子出发,学生同学画图研究抛物线是由抛物线怎样平移得到的,以及抛物线是由抛物线怎样平移得到的,再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抛物线是由抛物线经过怎样的平移变换得到.通过观察二次函数和的图象,归纳其图象特征与性质,再由特殊到一般归纳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与性质.通过体验函数图象的

3、平移过程,形成良好的思维方法,通过二次函数图象了解其性质,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初步体验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和方法.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二次函数的图象,数形结合地得出它的图象特征和性质.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理解如何由抛物线通过平移变换得到抛物线,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2)通过图象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3)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函数关系,并运用二次函数及其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

4、应用意识.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由特殊到一般概括总结出抛物线通过平移变换得到抛物线的方法,并能利用此方法解决抛物线之间的平移问题.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经历通过观察二次函数图象得出二次函数性质的研究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学生通过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函数模型,并能利用其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会画二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象,并能说出它们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5、.学生能够指出二次函数与以及二次函数与图象间的平移规律.本节课,学生将进一步研究二次函数与图象间的平移规律,并由此得到二次函数的性质,由于学生在对函数图象进行平移时不能有效结合解析式中常量的变化而变化,容易混淆平移规律.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如何由抛物线通过平移变换得到抛物线.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的特点,为了更直观、形象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借助信息技术工具,以几何画板软件为平台,绘制二次函数图象,通过动态的演示,观察相关数值的变化,研究图象的平移规律.五、教学过程设计1.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

6、成二次函数和的图象.…-4-3-2-1012…………………学生课前完成二次函数和的图象.…-2-101234…………………问题1抛物线与抛物线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基于上节课已经研究的问题,学生根据抛物线与的平移规律可回答此题,学生在黑板上进行平移演示.教师追问1:抛物线与抛物线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学生根据抛物线与的平移规律可回答此题,学生在黑板上进行平移演示.设计意图:通过课前准备,使学生进一步理清抛物线左(右)平移和上(下)平移的规律,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同时,学生提前完成二次函数和的图象也为本节课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7、.2.合作探究(一)猜想—验证—归纳—应用问题2根据前面的课前准备,类比猜想:抛物线是由抛物线怎样平移得到的?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猜想并尝试回答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可猜想得出抛物线是由抛物线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教师追问1:同学们同意她的猜想吗?猜想是否正确呢?下面我们来画图验证.师生活动: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探究环节.在坐标系中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观察函数与的图象验证猜想.小组内交流.学生到前面展示函数图象,并说明通过点的坐标的变换(自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函数值减小)验证猜想.教师追问2:(学生展示图象时)抛物线

8、是由抛物线怎样平移得到的?师生活动:学生观察图象,并得出结论.并在黑板上进行平移示范.教师追问3:除此之外,还可以怎样平移?师生活动:学生再次观察图象,并得出结论.教师追问4:观察抛物线有哪些特点?师生活动:学生观察抛物线,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即可说出抛物线的特点.教师追问5:抛物线是由抛物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