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1

浅析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1

ID:42877285

大小: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2

浅析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1_第1页
浅析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1_第2页
浅析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1_第3页
浅析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1_第4页
浅析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1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兴隆镇中心小学:黄欣内容摘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在农村学校这个群体中,形成“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频繁,学困生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及矫止,成为现代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常年从事着农村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十几年來,“学困生”是每一个老师都不口J避免地要面对的难题,教育教学实践表明:尽管小学学困生并不多,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造成。如何有效的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成了现代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人在教学一线长达十年教学实践中,通过了解、调查、收集等形式,对农村小学生中学困生

2、的成因及转化有了自己的看法,现将其整理,以供今后探讨之用。一、小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自从国家实施计划生育和晩婚晩育等政策以來,我们国家的人口质量和索质应该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作为独生子女的孩子们,从小到大给予了足够多的关怀,从小在长辈的眼里他们都是聪明伶俐,智商极高。为什么进入学校学习i段时间后,总右一小部分的学生成为“学困生",成为不讨人喜欢的弱势群体,我想这具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家庭原因1、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也在不断增长,势必要壇加家庭收入。因此,

3、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急剧壇多,孩子缺乏父母的教育。以我任教的班级为例,全班共49人,其中留守儿童占据总人数的百分之六十,学生多以寄宿为主,周末回家由老人照顾。2、面对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每家孩子少,都是家中宝贝,父母不在,爷奶溺爱,放纵,使孩了依赖心理强,娇生惯养,缺乏上进心。3、单亲孩子増多。我班49人中,有6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地处山区,留不住人,孩了大多缺乏母爱,自暴自弃。不光学习成了后进生,连纪律也成了特困生。(二)社会原因社会之大,无奇不有。对孩子來说,无异于是“大染缸”。1、现代媒体对孩了的影响。农村孩

4、了假期没有活动,电视占据首位。一些不适合少儿的节目对其也产生很大影响,有的孩子因此不思进取,又缺乏正常引导。2、社会上不良少年的诱惑,教唆。更有甚者,“上不上学同样挣钱”的道理导致孩了弃学,厌学,偏离学习轨道。3、在商品经济体制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金钱万能”的思想给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带來了负面影响。(三)学校教育的原因1、应试教育造成以成绩论英雄,让原本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丧失了对学习的信心。2、个别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不恰当,对待学生态度冷漠,使部分学生也踏入后进生的行列。(四)学生自身的因素1、

5、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止,加上经济条件的好转,惰性心里更加明显,不思进取,缺乏上进心。2、当前小学生普遍缺乏吃苦精神,不懂得“梅花香口苦寒来”的道理。加上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成为名副其实的学困生。3、有的小学学困生因为在学习上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挫折,丧失了门信,大大影响学业的进步,产生厌学情绪,进而成为学困生。二、小学学困生的转化对策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这就耍求我们做教师的不能忽视那些学困生,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些学生,就算冇再多的学生考上重点,那仍然是失败的教育!新的智力观告诉我们,今天的教

6、育是为了明天的成功,如果我们还是把眼睛盯在分数上,那我们的教育终将走进死胡同。因此,我们不能光在思想上改变对学生的评价观,更应该落实到行动上。低年级的小学教师一开始就要建立一个“我的学生个个都能成才”的理念,并更多的去关注那些在文化课上不是很突岀的学生,挖掘他们身上的各种优势智1能,并创造条件发挥他们的优势智能,让孩子们相信“人人都能成功,我也能成功”。这样孩子们的学校生活将是快乐的,他们的潜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也一定能健康的成长。(-)树立正确观念,明确育人理念曾几何吋,“学困生”这一字眼引人眼球H不去考证,单

7、从近年来“学困生”成为问题由不得人不去思考。是谁造就了“学困生”?是谁让“学困生”发展成为问题?家长?不可能。现在的家庭多视孩子为“心肝宝贝”,多对孩子寄予极大期望,在孩子入学之前绝不会将自己孩子定位为“学困生”(不应排除,家长的某些行为会使孩了步入“学困生”行列)。那么,将孩了定位为“学困生”的又是谁呢?此时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每日“苦口婆心”教育他们的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些教师把学生间的差异归因于学生木身,认为在外部条件相同时,学生学习成绩理所当然是学生天资或者自我教育决定的。其实并非如此。科学家对人的

8、脑量及智能研究表明:除了极少数人有超常智能或大脑缺陷,绝大多数维持在较为接近的水平线,特别是中小学生更是这样。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差的学生最明显的差异不是在智力上,而是在学习积极性和努力程度上。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好的,至少是中性的固有木质,而这种木质潜能必然现实化。也就是说,即使很差的学生他们也有好的“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