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

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

ID:42985705

大小:1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4

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_第1页
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_第2页
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_第3页
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所谓学困生,简单地说就是学习能力有限,成绩不好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的转变,一直以来都是教师较头疼的问题,因为他们影响到了整个班级的成绩。转变学困生,也是学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具体体现。那么,学困生的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1.社会大环境使他们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对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儿童不宜的网络视频和小说使学生在人生价值、道德水准上失去了正确的导向,他们往往善恶不分,美丑难辨,很容易受毒害和侵蚀,从而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家庭的不良环境造成了教育的缺失家庭的不良环境是造成学困生心

2、理障碍的最重要原因。家庭结构受到破坏,如父母离异、单亲等,使他们缺少母爱或父爱,缺少应有的管教,精神受到打击,易受坏人教唆。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有些家庭由于经济条件比较好,溺爱孩子,使孩子不懂得尊重他人,唯我独尊;有的是父母管教方法不当,使用粗暴手段,动不动便打骂、惩罚子女,使子女产生逆反心理;有的是家里的经济负担重,贫困学生害怕同学瞧不起,没有自信心。3.学校的应试教育阻碍了学困生的个性发展许多学习问题是由不合适或不合理的学校教育造成的。在所有的学校教育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师与教学。一是教育目标过高。升学考试的指挥棒仍左右着许多学校的基础教

3、育目标,教师在教学中看重升学率与优秀率,忽视学困生,使学生学业不良的比率增加。二是教学方法粗暴、简单。三是教师不合理的期望与不良态度。一些教师不叫差生冋答问题并对其冷嘲热讽,造成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让学困牛走出学习困难的阴影,关键在于找到学困生的心理活动规律,给学困生正确定位;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转变学困生,与家长及社会有关方面沟通,指导正确的家庭教育观。1•加强学困生心理疏导,重塑自我学困生的心态比较复杂,大部分都有心理障碍。他们的自尊心很强,却由于很少得到别人的尊重,往往表现出胆怯和自卑,或者对教师的教育采取漠视或抗拒的态度。耍成功地转变

4、学困生,让他们走出学习困难的阴影,教师必须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来研究。(1)增强孩子的信任感信任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可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使人产生尊重感、亲密感、荣誉感和责任感。(2)正确对待孩子的缺点在教育中,不要用放大镜来看孩子的弱点和缺点,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自暴自弃,使错误越來越严重,缺点越来越多。自尊心是孩子积极性的一个重耍来源,教师耍让其感受到周围人在重视他,从而帮他们找冋自尊心和信心。(1)扬长避短,委以重任每个孩了都希望被重视,如果教师能根据他的特长,适当委以重任,他们便会产生成就感、荣誉感,恢复自信,点燃

5、渴求进步的思想火花。2.正确运用课堂教学策略首先,教师必须有爱心。对大多数小学生來说,学习如果得不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成绩就会越来越差。能被教师理解,这对学生树立自信非常重要。教师需要在语言上持续地温和地鼓励与同情学牛。其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帮助学困生。一是强化策略。例如,一个学困生在上课时突然举起手来要求发言,老师立即叫他回答,尽管他回答得不好,但老师还是表扬了他,后来这个学生举手发言的次数多了。二是扬长避短策略。对爱打扰他人的学困生,教师可以让他负责课堂纪律,变缺点为优点。三是编组策略。教师可按兴趣分组,让他们合作学习。四是个别教育策略。教

6、师在教学中釆取个别教育的策略,了解学困生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布置不同的作业。五是加强家校联系。教师与学生的父母应多交流,给予学困生必要的关心和呵护,并实施切实可行的措施,这样学困生必有大变化。3•密切家校联系,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家长联系,不要总是训斥学生,也不要等学生出了问题才向家长投诉、告状,平时要多进行家访;和家长谈话,不能总是告诉他孩子的缺点,要注意孩子的逆反心理;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向家长汇报学生身上出现的一些新的问题,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学困生的转变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教育工程。转变学困生需要抱着满腔热情

7、,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构建一个由家庭、学校、社区等组成的社会支持网络,对学生进行教育。家长要主动学习和试着改变自己,为孩子树立榜样,要有随着孩子一起成长的心态和意识,让爱的阳光温暖学困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学困生。(责编莫彩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