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青山不老doc

16.青山不老doc

ID:42898892

大小:3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4

16.青山不老doc_第1页
16.青山不老doc_第2页
16.青山不老doc_第3页
16.青山不老doc_第4页
16.青山不老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16.青山不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6、青山不老预习提案:一、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1、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是:2、“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共存、与日月同辉了。”“另一种东西”表面指,事实上还包含着的精神和的情怀。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二、如果你是记者,你能把从课文中了解到的信息整理成一份采访的记录吗?采访地点采访对象性别年龄主要特征生活习惯感人事迹三、请选用下列词语写写自己对文中老人的崇敬之情。肆虐绿洲奇迹归宿选择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备教材:《青山不老》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

2、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备学生:学生对山林景观不生熟但对种树人的精神不好理解,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多读,读中领悟。备教法:主动教学、质疑教学。备学法:教学目标:   1、认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

3、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质疑: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质疑: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

4、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

5、个奇迹?  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4.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

6、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③师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

7、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①阅读,勾画。  ②同桌交流。  ③大声诵读。  2.交流读后感受。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小环境──艰苦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