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 (2)

云南的歌会 (2)

ID:42903664

大小:4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3

云南的歌会 (2)_第1页
云南的歌会 (2)_第2页
云南的歌会 (2)_第3页
云南的歌会 (2)_第4页
云南的歌会 (2)_第5页
资源描述:

《云南的歌会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云南的歌会》导学案【学习目标】1.仔细阅读文章,感知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重点)2.赏析文中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难点)学法指导:本文作者沈从文用细腻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云南歌会的情况。文章读来具有非常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阅读文章时一定要圈画出给你独特感受的歌会内容,以便我们课堂交流。【课前预习区】【知识链接】作者作品,写作背景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现代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家。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珠》《旅店及其他》《

2、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如蕤(rui)集》《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沈从文由于其的创作风格的独特,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就往往靠那些知识广博、阅历丰富的老歌手,以长篇的叙事性歌曲,

3、向本民族群众和青少年传授历史知识、生产知识、生活知识和礼仪知识。云南各民族民歌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无论是民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还是生活中的婚丧礼俗,几乎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在民歌中都有生动的反映。【基础知识梳理】1.自主预习(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迤()西譬()喻糯()米蹲()踞忌讳()酬()和铁箍()熹()微(2)根据意义写词语():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忌怕而隐避。():形容直往上升。():另外开展新的局面。():快活的样子。():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

4、不关心。【课堂探究区】一、感知文本(一)初读课文,思考1、感知歌会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在什么地方的、哪三种形式的歌会?(用四字短语回答)2、说歌会: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歌会读一读,并结合具体段落、句子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四人小组讨论)3、赏歌会(1)从文中你感受到云南美在何处?结合内容说说理由。(2)文章虽是为云南的歌会而写,却用大量的笔墨写了云南的人、云南的景、云南的情,这样写,你能从文中感受到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呢?(二)研读课文问题探究----------分析人物刻画方法1.在三种不同形式的歌会中,作者都进行

5、了细腻的人物刻画,请跳读课文,划出三处人物描写的句子。看看作者分别写了哪三种人?2.在三个歌会中,作者重点刻画这三种人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来进行分析。分析时必须先感情朗读相关描写的句子,然后结合具体语句和关键词语分析作用。3.作者在对这三个人物进行描写时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4.通过对三种歌会中人物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人物描写时的哪些启示呢?【拓展比较】学习人物描写方法一、在云南歌会中,作者抓住人物外貌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三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么?同样是描写外貌,却能

6、有不同的写法呦。请比较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1.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边城》)请同学们分组

7、讨论,发表见解。学生分组讨论后,请小组代表发言。要求:先朗读人物描写片断;结合人物描写中具体语言作分析。二、讨论问题课文第四段,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拓展延伸】阅读下面各语段,回答问题。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比喻,比赛机智

8、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A(引用经典著作作为论证的依据),当事人照例心中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B(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