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观音形象的分析【毕业论文】

明代观音形象的分析【毕业论文】

ID:429038

大小:316.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7-08-01

明代观音形象的分析【毕业论文】_第1页
明代观音形象的分析【毕业论文】_第2页
明代观音形象的分析【毕业论文】_第3页
明代观音形象的分析【毕业论文】_第4页
明代观音形象的分析【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代观音形象的分析【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毕业论文(20届)明代观音形象的分析专业:历史学22【摘要】群众的信仰中,观音是影响最为深广的佛教菩萨之一。随着文学的兴盛和历史的变迁,出现了许多表现观音形象的作品,呈现给世人很多不同的的观音形象。本文以观音形象在明代神魔小说文学中的多种表现形态为研究中心,尝试将此此中有关观音的内容加以条分缕析,探讨观音形象及信仰在明代呈现的独特风貌。与此同时,论文还将从观音的社会功用、文学艺术功用等方面分析明代观音形象的价值与意义,从而为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提供一定的借鉴。【关键词】神魔小说观音形象观音信仰功用22目录摘要I前言1一、中国

2、叙事文学中观音形象概述21.1中国观音形象及信仰状况21.2观音形象及信仰的变化2二、小说祭坛上的观音形象52.1《南海观音全传》的基本面貌52.2《南海观音全传》的创新之处52.3《南海观音全传》的思想内涵6三、圣坛下的观音形象分析83.1《西游记》前的西游故事中观音形象的特征83.2《西游记》中观音形象的特征9四、其他作品中观音形象解析144.1神圣的观音形象144.2人情化、世俗化的观音形象164.3游离于神、人之间的观音形象17五、观音形象的功用185.1观音形象的社会功用185.2观音形象的文学功用21结论24参考文

3、献2522前言观音因是慈悲的化身,又是“送子”的菩萨,对老百姓而言,观音代表着善良、美丽、公正、幸福。观音在中国人心中的分量是很重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尊观音菩萨,每个人脑海里相应也有一个观音的形象。观音并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她是两汉时期随着古印度佛教的北传,进入中国的。在佛教众多的菩萨和中国本土传说中的神灵中,观音和如来是名气最大的两个。其中,观音又是最中之最。为什么?因为她她普度众生,因为她慈悲为怀,因为她的代表的精神,最贴近老百姓的美好愿望。也正是这样的原因,使得历代人们对观音形象的关注度最高。观音的形象也就被描绘得最多,

4、可谓前变万化。观音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或者说,观音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自古以来,一直有不少人苦苦想象、描画,流传的版本也就很多。本文以观音形象在明代小说、戏曲、庙堂及民间中的多种表现形态为研究中心,尝试将此此中有关观音的内容加以条分缕析,探讨观音形象及信仰在明代呈现的独特风貌同时,论文还将从观音的社会功用、艺术功用等方面分析明代观音形象的价值与意义。一、中国叙事文学中观音形象概述1.1中国观音形象及信仰状况中土的观音形象及信仰经历了一个长期、复杂的演变过程。几乎伴随着东汉年间佛教传入中国,观音形象和观音信仰便随之传入。魏晋南北

5、朝时期,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在生存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人们只能寄希望于神灵的恩赐。但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神灵队伍中,并没有专施救苦的神。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观音救济思想便广泛地传播开来。人们普遍相信观音的灵验及其救济功能,使观音很快成为民众顶礼膜拜的偶像人物。佛教密宗至少在六朝时已经传入中国,到唐代出现了兴盛局面。在密宗诸神中,就有六观音之说,分别是千手千眼观音、圣观音、马头观音、十一面观音、准胝观音、如意轮观音等。同时,佛教天台宗亦有六观音之说,如“大悲观音”等。此外,一些佛教徒还根据《法华经》观音有三十三身的记载,编撰

6、了观音三十三身的名号,如杨柳观音、白衣观音、鱼篮观音、水月观音、马郎妇观音等,这些都对后代文学作品中观音形象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观音信仰最初传入中国的时候,观音是以男性形象出现的,这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观音形象特点即可看出。但是,佛教徒中具有大量的女性信徒,特别是一些皇室女子也都皈依佛教,于是就急需一位女性菩萨出现,以便于具有严格男女之防的中国女性信徒的礼拜。恰逢此时,佛教密宗传入中国,出现了大量的密宗变形观音,其中以千手千眼即大悲观音最为盛行。既然观音可以变形,当然也可以由男性变为女性,于是女性观音形象便开始出现了。据《北

7、齐书》中的《徐子才传》记载:22天统四年,(徐子才)累迁尚书左仆射,俄除兖州刺史,特给铙吹一部。之才医术最高,偏被命召。武成酒色过度,恍惚不恒。曾病发,自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变成美妇人,去地数丈,亭亭玉立。食顷,变为观世音。这可能是女性观音形象的最早的记载。所以,远在南北朝时期,女性观音就已经出现。当然,按学术界普遍的说法,女性观音形象大概是到唐代以后才真正确立的。此后的观音信仰,基本都是对前代的继承。1.2观音形象及信仰的变化观音信仰进入小说领域,是从南北朝开始的,当时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大量反映观音灵验的故事。现存的第

8、一部描写观音信仰的小说是谢敷的《光世音应验记》,大约成书于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前。此外,收录这类故事最为集中的是保存在日本寺庙中的(宋)傅亮《光世音应验记》、(宋)张演《续光世音应验记》和(齐)陆杲《系观世音应验记》三种。这些作品大多描写观音救苦救难的故事,借以宣扬因果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