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信息与信息技术第1课时

第1节信息与信息技术第1课时

ID:42910246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第1节信息与信息技术第1课时_第1页
第1节信息与信息技术第1课时_第2页
第1节信息与信息技术第1课时_第3页
第1节信息与信息技术第1课时_第4页
资源描述:

《第1节信息与信息技术第1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1章走进信息世界第1节信息与信息技术(2课时)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特征。(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史、现状及未来趋势。(3)初步了解计算机中数据与信息的关系,知道信息的编码方式和度量单位。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顺利衔接小学与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使学生在心理上适应新的学习环境。4、行为与创新加深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理解,关注与口常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二、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教师展示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有关

2、图片,请学生说一说看到每幅图片时的想法。2.新课讲授。教师:这些图片向我们传达了某种信息。所谓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人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下面我们通过一个鉴别实验,体会在生活中是如何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实践学习1:准备甲、乙、丙3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酒、酱油和盐水3种不同液体,每个杯子上都没有贴标签。根据液体传递的某些信息,鉴别酒、酱油和盐水,请说出你的鉴别方法并记录操作过程。(学生回答问题并记录操作过程)教师:可见,不同的事物所包含的信息是不同的。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

3、感觉器官,利用耳闻、目睹、鼻嗅、口尝、触摸等方式直接获取外界的信息,并根据颜色、气味等不同特征来鉴别事物。但是人类的感官功能是有限的,对于感官无法直接看到、听到、摸到的信息,应该如何获取呢?学生:发明工具、仪器来延伸感官功能,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d教师:请举例说明。学生:显微镜、屯话、网络……教师:各种传播媒体的运用,使人类收集信息的能力突破了时空限制,如广播、电话等相当于听觉的延伸;照相机相当于视觉的延伸;电影、电视相当于视觉、听觉的延伸;网络更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空间,使人们体会到“信息就在指尖上”的神奇。正因为如此,信息的来源很多,获取信息的途

4、径也很多。让我们通过下面的探究活动,体会信息来源的多样性特点,了解如何科学地选择信息获取的途径。探究学习:假如我们想要知道室外的气温,有多少种途径呢?它们各自的操作步骤又是什么?所获取的气温的精确度如何?学生完成教材P・3的表格。教师:早晨起床,我想知道今天的气温,以便增减衣服,需要上网查询吗?你会选择哪种方法?学生:直接到室外感觉一下即可。教师:我准备外出旅游,需要了解目的地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如何获取这些信息呢?学生:收看天气预报。教师总结:信息来源多种多样,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信患需求和物质条件选取适当的方法。我们通过以上两个实践活动

5、,了解了信息的含义,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什么是信息。学生:……教师:信息是事物及其运动所具有的一种普遍属性,具有许多特征,下面让我们做一个游戏,体会并总结信息的主要特征。'实践学习2:将班级成员平均分成4组,每组指定一名学牛作为裁判,记录活动完成时间,防止违规现象。然后展示游戏规则,分发纸条,注意纸条上的号码要各不相同。4组学生同时按规则开始游戏,各组裁判记录游戏过程,比较传输结果和原始电话号码是否相同。讨论: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了纸条的内容?教师总结信息的存储性(纸条、磁盘文件)、传递性特征。网虫组学生打开各自的文件,发现共享的信息没有丢失。教师总结

6、信息的共享性特征。讨论:哪几组传递的电话号码准确无误?哪几组传递的电话号码误差很大?为什么?教师总结信息的失真性特征。讨论:假如我有一个好消息想告诉远方的朋友,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呢?假如传递信息的范围扩大到全球,传输方式及传输效果又会发生哪些变化?教师:当传输范围扩大到全球后,可能采用的信息传输方式将变为邮局邮寄信件、广播、屯视、电话、E-ma订、即时通信等,相应的传输条件、速度、结果也将发生改变,同时还会带来费用问题,我们要根据情况选择经济适用的途径来传输信息。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实验,尝试归纳信息的主要特征。3・小结。教师:我们通过3个实践活动,分别从

7、事物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3个角度,进行了探究和讨论,归纳出了信息的含义和5个主要特征,它们分别是普遍性、存储性、传递性、共享性和失真性,其实信息的特征远不止这5种,请同学们课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补充和完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