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5章 宏观经济政策

ID:42923605

大小:1.38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9-25

第5章 宏观经济政策_第1页
第5章 宏观经济政策_第2页
第5章 宏观经济政策_第3页
第5章 宏观经济政策_第4页
第5章 宏观经济政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5章 宏观经济政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级宏观经济学高伟,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第5章宏观经济政策目录财政政策与财政政策效果货币政策与货币政策效果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财政政策效果1、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2、财政政策的效果3、挤出效应4、财政政策乘数5、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扩张型财政政策:政府增加支出或者减少税收,使得总需求增加,通过乘数作用,导致国民收入增加,在货币市场上,国民收入的增加使得货币的交易和预防动机增加,而货币供给不变,从而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人们必须卖出证券或者取出定期存款来获得货币,从而导致人们的投机动机需求减少,证券商和银行为了吸引资金,提高利率,利率的上升导致人们的投机动机减少,直到总的货币需求

2、等于不变的货币供给。同时,利率的上升在商品市场上会导致投资的下降,从而投资,进而国民收入不如在利率不变时增加的多(挤出效应),如此往复作用,直到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都达到新的均衡。因而,扩张型的财政政策的效果是: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紧缩型的财政政策:作用机制正好相反。财政政策效果图示LM财政政策效果y1y2y3yE1IS1IS2r%E2财政政策效果1.经济萧条时的感性认识(扩张型财政政策)(1)减税,给个人和企业留下更多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需求、增加生产和就业。但会增加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上升,影响到私人投资。(2)改变所得税结构。使高收入者增加税负,低收入者减少负担。可以刺激社会总需求。(

3、3)扩大政府购买,多搞公共建设,扩大产品需求,增加消费,刺激总需求。也会导致货币需求增加。(4)给私人企业以津贴,如通过减税和加速折旧等方法,直接刺激私人投资,增加就业和生产。2.财政政策效果财政政策效果:变动政府收支,使IS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财政政策乘数:货币供给量不变,政府收支变化导致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LM财政政策效果y1y2y3yE1由于存在挤出效应,财政政策乘数要<政府支出乘数。IS1IS2r%E23.挤出效应Crowdingouteffect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从而抑制私人投资(及消费)的现象。LM不变,右移IS,均衡点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增加。但增加

4、的国民收入小于不考虑LM的收入增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而引起的“挤出效应”。LM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y1y2y3yIS1IS2r%△g/(1-b)-d△r/(1-b)△r挤出效应的大小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因素利率挤出效应机制b++影响到乘数。乘数越大,利率提高多,投资减少导致民间投资少。k++货币需求对产出的敏感程度。交易需求多,投机需求少,利率大。h--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越小越敏感,利率变动越大。d+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直接影响到投资。LM越平坦,收入变动幅度越大,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大。4.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LM曲线三个区域的IS效果r4

5、r1y1r2r3r5y2y3y4y5yLMIS1IS2IS3IS4IS5IS6LM越陡峭,收入变动幅度越小,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小。此时位于较高收入水平,接近充分就业。斜率大,h小,货币需求变动导致r变动大,收入变化就越小。r%货币幻觉:人们不是对收入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表示的名义收入作出反应。5.货币幻觉Monetaryillusion幻觉:短期内,当名义工资不变、但实际工资下降时,人们感觉不到工资下降。政府支出增加引起价格上涨,短期内,工资水平不会同步调整,实际工资下降,企业对劳动的需求增加,就业和产量增加。LM曲线越平坦,则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大。6.凯恩斯陷阱中的财政政策凯恩

6、斯陷阱中的财政政策IS1IS2LM1LM2yr0政府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的政策非常有效。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出售公债,向私人部门借钱。此时私人部门资金充足,不会使利率上升,不产生挤出效应。r%y1y2凯恩斯陷阱(流动性陷阱)定义: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原因:当利率很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或者,从机会成的观点来看,利率极低时,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很小,人们会无限制的持有货币,而不会购买证券,不会影响利率。政策含义:货币政策是用增加货币供给量以降低利率,刺激投资而增加收入,由于“流

7、动性陷阱”,因而,在利率极低时,不论货币供给量增加多少,人们都可以在利率不变时无限的增加货币需求以吸纳货币,所以货币政策无效。案例:流动性陷阱20世纪30年代美国,利率大大低于1%。20世纪90年代日本,利率下降为大约0.1%。凯恩斯主义者:货币政策无效。反对观点:扩张性货币政策可能提高通货膨胀预期,即使名义利率不能进一步下降,较高的预期通货膨胀也可以通过使实际利率为负而降低实际利率,从而刺激投资,启动总需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