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长河漫步 九年级(上册)

第一课 长河漫步 九年级(上册)

ID:42927641

大小:1.70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9-25

第一课 长河漫步 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一课 长河漫步 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一课 长河漫步 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一课 长河漫步 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一课 长河漫步 九年级(上册)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一课 长河漫步 九年级(上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课长河漫步秦始皇兵马佣欣赏原始彩陶欣赏青铜器欣赏课堂活动小结西舍路中学陈子宏老师思考一:1、早期人类的生存方式?使用什么样的用具?2、陶器的出现意味着什么?原始彩陶欣赏:彩陶花瓣纹盆八角星纹彩陶豆陶瓷一直伴随着炎黄子孙从原始社会走向文明社会。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功能极为广泛,渗透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彩陶钵绘鸟纹彩陶缸绘鹳鱼石斧纹原始彩陶欣赏:舞蹈纹彩陶盆舞蹈纹彩陶盆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 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盆内绘有五人一组的三队舞蹈者在手舞足蹈,气氛热烈。人物都带有头饰和尾饰,表明他们正在操演某种原始祭祀活动。舞蹈纹彩陶盆出土于青海省大通县一个名叫

2、上孙家寨的小村庄。这个村子位于桥头镇以南,海拔2300米。1973年的一天,为修建储物仓库,在开挖地基时无意中发现了很多彩陶残片,施工人员马上报告了青海省文物考古部门,考古工作者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把陶器碎片清理妥当送往北京,经过北京专家的复原鉴定,才知道当中有一件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的珍宝!这是首次发现的直接描绘原始先民生活场景的图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于是彩陶盆便作为举世无双的国宝而被国家博物馆珍藏。出土过程人鱼合体人面鱼纹彩陶是新石器时代陶器珍品。彩陶是在陶器表面以红黑赭白等色作画后烧成,彩画永不掉落。此盆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

3、称的人面鱼纹。人面概括成圆形,额的左半部涂成黑色,右半部为黑色半弧形,可能是当时的文面习俗。眼睛细而平直,鼻梁挺直,神态安详,嘴旁分置两个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加上两耳旁相对的两条小鱼,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表现出丰富的想像力,人头顶的尖状角形物,可能是发髻,加上鱼鳍形的装饰,显得威武华丽。同样内容的彩陶盆,半坡遗址中曾出土几件。人面鱼纹盆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生殖崇拜的象征,鱼在仰韶文化陶绘中是出现最多的图像之一。《人面鱼纹盆》以图案结构线作为抓形的基础。有人把它看做半坡人的巫术图腾,象征其氏族人丁昌盛的局面。中国的彩陶艺术不是单纯地模拟自然形象,而是充分发挥

4、创造者的想象力,以意写形,使图案灵活多变彩陶纹样的特点:主要纹样:有鱼纹、鸟纹、人物造型。手法:写实与夸张、具象与抽象结合。意义:氏族图腾;神灵;艺术装饰并列重叠穿插综合分解人面鱼纹运用了哪几种构成方式,在下面表格中打“”课堂活动思考二:1、青铜器的主要纹样有哪些?2、这些纹样给同学们什么样的感觉?3.青铜器在商代的用途?司母戊方鼎虎耳鼎圆鼎青铜器欣赏:青铜鼎——盛产于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多用于饪食器、盛食器功能。司母戊鼎是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原器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此鼎形制雄伟,重达875公斤,高达133厘米,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

5、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初为乡人私自挖掘,出土后因过大过重不易搬迁,私掘者又将其重新掩埋。司母戊鼎在1946年6月重新出土。新中国成立后,于1959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折觥

6、鸟兽文觥青铜觥——酒器装饰的纹饰意园涡致,云雷纹为底,周身铸塑多种鸟兽和人形花纹。青铜器欣赏:青铜爵——饮酒器宽流,长尾,深腹,底,下承状足,尾饰柳叶纹,腹饰直棱纹,上下饰龙纹,器面刻有铭文。淳化爵父辛爵霸王爵青铜器欣赏:青铜器纹样的特点:主要纹样:有兽面纺、饕餮纹、鸟纹、纺纹等感觉:神秘、狞厉、恐怖的美感,威严庄重,雄伟华丽小结:在中国传统艺术中,陶瓷、青铜器、漆器、玉器、金银器、染织等,以其悠久历史、高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彩的形态,为世人所瞩目。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秦始皇帝陵位于西安市临憧区东的骊山北麓。秦始皇兵马佣欣赏沉睡了两千多年的秦朝帝国梦想秦始皇兵马佣欣赏已发掘的秦始皇兵马佣有近万

7、个陶质卫士。分别组成步、弩、车、骑等四个兵种,手各执弓、箭、弩及青铜戈、矛、戟等实战兵器,或负弩前驱,或御车策马,面向东方。以1974年发现的一号坑最大,中置有与真人马大小相同的武士俑和拖战车陶马六千多个。二号坑由四个兵种混编排列。三号坑则属于指挥位置所在的小坑。秦陵兵马俑共有3个兵马俑坑,一号坑为步兵部队呈品字形排列,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面积为14220平方米,是一位农民杨新满打井时挖出的。二号坑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