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学案

香菱学诗·学案

ID:42951066

大小:6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24

香菱学诗·学案_第1页
香菱学诗·学案_第2页
香菱学诗·学案_第3页
香菱学诗·学案_第4页
香菱学诗·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香菱学诗·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主题学习指导·高一上·第20课·香菱学诗《香菱学诗》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相关知识;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3、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4、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善学、苦学。【背景资料】1、《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风、袭人、香菱等一系列富

2、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2、关于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衰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香菱的身世和处境: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

3、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受尽乏辱、折磨。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这使得香菱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后来正妻金桂一来,她的命运更为不堪,很快便被折磨死了。【练习】一、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仄声()应瑒()三昧()暧暧()胡诌()颦()姊()妹怔怔()鳏()二、解释下列词语1、造化:2、腻烦:3、揣摩:4、诌:5、鳏鳏:6、穿凿:7、地灵人杰:8、自暴自弃:9、起承转合:三、概述香菱学诗的三个过程

4、:主题学习指导·高一上·第20课·香菱学诗四、“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可叹”、“可笑”的内容分别指什么?这句用的是什么描写手法?五、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香菱学诗的专心?六、文中着墨较多的有三个女性,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说他们的性格吗?【延伸阅读】《红楼梦》前言一《红楼梦》是了不起的。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空前未有的东西,就是把女人当人,当女性尊重。封建社会把人不当人,尤其是把女人不当人。中国古典文学尽管写出了不知多少美丽女性的形象,但是,其中最高的也只不过是敢于为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而斗争的可爱的形象,例如崔莺莺和杜

5、丽娘;其次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可同情的形象,例如刘兰芝和杜十娘;再次是可怜悯的形象,例如“宫怨”诗、“思妇”诗的主角;最低的则是供玩弄供侮辱供蹂躏的对象,就是那些宫体诗艳体诗的主角……这还不一定是最低的。还有“三言二拍”里面那些女性,总是抢劫、欺骗、拐卖的对象;《金瓶梅》里的女性,是以受侮辱受蹂躏为乐为荣的卑贱污浊的形象;《水浒传》里面的孙二娘、顾大嫂,是“母夜叉”“母大虫”的形象;扈三娘是无意志,无感情,全家人都被梁山好汉杀光了,却听凭宋江支配给曾是她手下败将的王矮虎,从此自自然然地融入了梁山一伙,好像是个机器人似的形象;潘金莲和潘巧云,

6、则是活该在英雄好汉的刀下剖腹开膛的“淫妇”形象。这样一比,就看得出《红楼梦》确实伟大。作者曹雪芹自己说得很清楚,他写作的目的就是要“使闺阁昭传”,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知道“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时期泯灭也”。封建眼光把女人看作“贱人”,第二等的人。曹雪芹却说:“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他为了这个目的而写,也的确写得很成功。在他笔下,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晴雯、鸳鸯、紫鹃、平儿……几十个青年女性,不仅仅

7、是美丽,不仅仅是聪明,而且首先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的、“行止见识”不凡的、有独立人格的人。在他们之中,还有一个男孩子贾宝玉。贾宝玉不仅爱他们,尊重他们,还尊重世界上一切青年女性,他真心坚信“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真心坚信“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只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这个贾宝玉,其实倒是女娲补天石锻炼而成的“通灵宝玉”的化身,真正是“山川日月之精秀”。主题学习指导·高一上·第20课·香菱学诗冯雪峰说过:从封建压迫下觉醒的女性,“往往要通过女性的觉醒,去体验着她们之‘人’的社会的觉醒”,这说的是“五四”时期

8、的梦珂、莎菲式的女性。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初步有“女性的觉醒”的味道,大概要推《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些唱词之所以那么感动了当时女读者们,就是因为它唱出了初步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