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乡》教学设计

鲁迅《故乡》教学设计

ID:42951124

大小:5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25

鲁迅《故乡》教学设计_第1页
鲁迅《故乡》教学设计_第2页
鲁迅《故乡》教学设计_第3页
鲁迅《故乡》教学设计_第4页
鲁迅《故乡》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鲁迅《故乡》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故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小说主题。2.把握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3.把握小说中议论的作用教材分析:1.重点:(1)通过人物的分析探讨主题,(2)把握对比手法的作用2.难点:把握小说中议论的作用教学设想:这篇小说在环境描写、人物刻画和对比手法的运用方面都比较典型,所以在教学中,对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分析要侧重于前后的对比,我采用以表格的形式来板书,把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第一课时我结合环境来分析人物,把故乡分为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的故乡,两相对比;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把握“我”回故乡、在

2、故乡、离故乡的心情感受,正确恰当地理解文章里议论性的语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小说的主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课型:合作探究—---结合具体的环境描写,分析人物。教学重点: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和线索,在具体的环境中分析人物,把握对比手法的作用。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以关于“故乡”的诗词名句或者歌曲导入:故乡,让离家的游子多了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在游子的记忆里沉淀出了无限的美丽与思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二.检查预习1.关于作者、作品、写作背景的了解情况新课标第一网2.关于小说常识的知识了解

3、3.关于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三.结合问题,了解性阅读全文。1.结合课文,明确三个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人物:母亲——我——宏儿闰土——水生杨二嫂情节: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全文按“渐近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组织安排材料。环境:自然环境:记忆中的故乡和眼前的故乡环境社会环境:农民生活痛苦,城市平民破产的现实2.理清各人物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我”-------线索人物,勾连情节闰土、杨二嫂-------主要人物,凸显主旨母亲、宏儿、水生------次要人物,寄寓希望3.比较本文与其他小说的异同。(本文的情节相对淡化,

4、主要以塑造人物为主。)4.文章所写的“故乡”跨越的时间长度?(20年)从时间概念上看,我们可以把“故乡”分割为几段?(主要可能有2种意见:(1)记忆中的故乡-----现实的故乡,(2)记忆中的故乡-----现实的故乡-----理想的故乡。2种意见都正确,应该予以充分肯定。)四.结合环境,分析人物,探究性阅读课文。-10-(一)记忆中的故乡1.记忆中的故乡是怎样的景像?有哪些人?有哪些有趣的事?记忆里的故乡有“深蓝”的天空,有“金黄”的圆月,有“碧绿”的西瓜,有各种颜色的鸟类:稻鸡、角鸡、鹁鸪、蓝背……有闰土月夜刺猹的鲜活画面,也有雪地捕鸟的无穷乐趣

5、,它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广阔而又鲜活,寂静而富有动感。记忆里的故乡有活泼可爱、见多识广的小英雄闰土,有“终日坐着”,安分守己的“豆腐西施”杨二嫂。2.结合具体的语段,对人物形象作简要的分析(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分析)3.结合写作的背景,讨论记忆中的故乡是否真实存在。(言之有理)参考:可能存在。原因是:当时的中国处于封建统治之下,虽然经济落后,思想愚昧,但是人民生活较为安定。辛亥革命在推翻了中国2000年的封建统治的同时,给人民带来的是国无君,民无主的现实,直接造成了帝国主义的长驱直入,百姓承受着封建地主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剥削和压迫

6、,导致农民和城市平民的生活日益贫困,直至破产。据此,记忆中那美丽的故乡可能确实存在。并不存在。原因是:根据鲁迅的《社戏》以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来看,“我”童年以及少年时期的生活图景都是非常美好的,因为那时的“我”是纯真的、自然的,那时的伙伴也是纯真的、自然的。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用封建礼法关系组织起来的,而是用心灵的自然需求联系起来的。比如《社戏》中并不好看的“社戏”和并不好吃的罗汉豆由于童真童趣却变得最好的戏和豆。由此来看,“我”回忆中的“故乡”虽然美好,实际是少年“我”美好心灵的反映,是少年“我”与少年闰土和谐心灵关系的产物。因此,这样美好的

7、“故乡”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二)现实中的故乡1.现实中的故乡是怎样的景像?这样的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1)“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分析:这正是一幅萧索、荒寂的现实的深冬画面。这里通过时令、天气、风声、天色,勾画出萧瑟、昏暗的背景。冬天已经是草木凋零,萧条冷落,“深冬”则更显萧索、荒寂。一个“又”字意思更进一层。阴晦的天气、呜呜的冷风、“苍黄”的天色,写出光线的阴沉、昏暗,

8、气氛的凄冷、寒彻。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横”指不整齐,了无生气;“几个”指零零落落,孤孤单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