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鲁迅)_教学设计课题

《故乡》(鲁迅)_教学设计课题

ID:47083522

大小:4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20

《故乡》(鲁迅)_教学设计课题_第1页
《故乡》(鲁迅)_教学设计课题_第2页
《故乡》(鲁迅)_教学设计课题_第3页
《故乡》(鲁迅)_教学设计课题_第4页
《故乡》(鲁迅)_教学设计课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故乡》(鲁迅)_教学设计课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文档《故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闰土从少年到中年、杨二嫂从青年到老年,肖像、语言、行为、思想、性格诸方面的深刻巨大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社会根源;体会鲁迅憎恨旧社会、渴望创造新生活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一)生字识记   晦(huì):1.农历每月的末一日。如:晦朔。2.昏暗;不明显。如:晦暗。本文取此义。3.夜晚。如:风雨如晦。   猹(chá):野兽,像獾,喜欢吃瓜。   弶(jiàng):1.捕鸟或鼠的简单装置。2.用弶捕捉。   踝(huái):小腿与脚之间左右两侧的突起,是由胫骨和腓骨下端的膨大部分形成。   汛(xùn

2、):河流定期的涨水。如:桃花汛。   髀(bì):<书>大腿,也指大腿骨。   愕(è):惊讶;发愣。如:惊愕。   嗤(chī):<书>嗤笑。如:嗤之以鼻。   瑟(sè):古代弦乐器,像琴。   廿(niàn) :二十。   折(shé):1.断(多用于长方形的东西)。如:树枝折了。2.亏损。如:折本儿。本文取此义。3.(shē):姓。另读(zhē):< 口>1.翻转。如:折跟头。2.倒过来倒过去。如:水太热,用两个碗折一折。还读(zhé):1.断;弄断。如:骨折。2.损失。如:损兵折将。 3.弯;弯曲。如:百折不挠。4.回转;转变方向。如:转折。5.折服。如:心折。6.折合;抵换

3、。如:折价。7.折扣。如:七折。8.北曲的每一个剧本分为四折,一折相当于后来的一场。   黛(dài):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如:粉黛(指妇女)。   惘(wǎng):失意。如:怅惘。   恣(zì):1.放纵;没有拘束。如:恣意。本文取此义。   睢(suī):1.恣睢。2.(suī):睢县,在河南。   (二)词语识记   既然:这里是已然的意思。   阴晦:阴沉昏暗。   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影像:本文是印象的意思。   心绪:心情。   聚族而居:同族各家聚在一处居住。   谋食:谋生。   易主:改换主人。   寓所:寄居的房子。   无端:无缘无故。标准

4、文案实用文档   素:向来。   如许:这么些。   潮汛:定期上涨的潮水。   苏生:苏醒,重现。   愕然:吃惊的样子。   鄙夷:看不起。   道台:“道”是清朝地方官名,人们称为“道台”。文中“放了道台”,即做了大官的意思。   瑟索: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或兼抖动。   打拱:作揖。   惘然: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展转:这里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现在写作“辗转”。   恣睢:放纵,凶暴。   (三)预习效果反馈   1.文中的“我”是作者鲁迅吗?   2.“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中的“新的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3.

5、是什么原因苦得闰土像个土偶人了?   4.文中着重刻画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1.不是,文章是小说小说是一种文学作品,经过了艺术性的加工、创造,所以主人公“我”不能等同于作者。   2.没有压迫、剥削、人人平等的幸福生活。   3.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   4.三个人物:闰土、杨二嫂、我。 点拨:应明确每个人物代表了当时的一类人。   二、新课导入   漂泊在外的游子,总有一种解不开的故乡情结,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时不时泊进游子的梦境,潜入游子的心间。   教师播放《故乡》歌曲,学生听后试描绘自己的故乡。   甲:我的故乡是一个美丽的山村,那里群

6、山环绕,流水潺潺,风景如画。那里有疼我如命的爷爷奶奶,还有朴实憨厚的山民。每至星月之夜,我就爬进爷爷的怀里,聆听他给我讲古老的故事。   乙:我的故乡是一个乡村集镇,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集镇越来越繁华了。星罗棋布的店铺,琳琅满目的商品,鳞次栉比的楼房,游人如织的夜市。   丙:我的故乡在乡下,那里层层梯田,片片橘林,户户农家,宁静和谐,优美如画。我们的故乡美丽富庶,如宝石般镶嵌在你我心中。今天,让我们走进一代文豪鲁迅的小说《故乡》,去领略他笔下的故乡。   三、默读课文,捕捉感受:标准文案实用文档   教师提示默读方法:一不动唇,二不指读,三不回读。(视读以句子为最小单位,几句一看)  

7、 默读之后,你最深的感言是什么?你最想说的是什么?或者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   A.我们的故乡美好如画,鲁迅笔下的故乡却破败衰落。   B.小说中的故乡在衰变,故乡人在沦落、蜕变。   C.无论是故乡之景,还是故乡之人,都在“变”。   D.浸润在小说字里行间的始终是作者沉重的悲凉与无尽的忧思和茫然无绪的希望。   E.小说结构很明晰: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四、研读课文,探究变化:   小说的确以一“变”贯之,下面我们研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