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的说课稿

《声声慢》的说课稿

ID:42961959

大小:7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23

《声声慢》的说课稿_第1页
《声声慢》的说课稿_第2页
《声声慢》的说课稿_第3页
《声声慢》的说课稿_第4页
《声声慢》的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声声慢》的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声声慢》的说课稿开始:各位专家领导,早上好!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词七首》中的第五首---李清照的《声声慢》。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声声慢》是高中新教材高三语文(上册)第1章第8课中《词七首》中的第五首。在学习《声声慢》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第四首诗歌《鹊桥仙》,本词一反前人俗套,自出机杼zhu4歌颂真挚而忠贞的爱情,立意新疑而境界高绝,都之令人回肠荡气,吟yin2来则韵味隽jun4永。而后我们继续学习第五首《声声慢》:本词是李清照南渡后之作。南渡之后,是词人生活逆转的开始。南渡不久丈夫病死,李清照在浙东遭

2、遇金人南侵,大混乱,饱尝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此后一直过着孤苦伶仃的日子。作者看到北燕南飞,念起往昔的情景,又见眼下菊花枯萎凋零的残破景象,心中无限感慨涌上心头,欲说还休。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词七首》中的第五首----李清照的《声声慢》。教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书面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11文学史的相关常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应该着眼于:让学生对诗歌情和景的把握,培养学习运用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情怀的能力。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

3、下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1.了解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2.师生共同鉴赏,通过意象的分析,解读词作。3.结合词人的人生经历,感受词作的深厚意蕴。(二)能力训练目标:1.培养学习能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2、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三)创新素质目标:用生动现实的生活素材来教育学生,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引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并在现实中找到发明创造的目标。这样,即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为人民为祖国为社会做贡献的精神。(四)个性品质目

4、标:尊重和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独立性。过去的教育模式,要求培养目标是整齐划一的“标准型人才”,因而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创新教育的个性教育要改变以前在个性问题上的陈腐偏见,把培养积极进取、各具特色的创造个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认识。11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分析意象鉴赏词作。突出重点。难点:体会词人的生活际遇与其创作之间的密切关系。来突破难点关键:“忧”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教法1.运用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

5、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2、运用通读法,通过反复朗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3、运用讨论法,让学生自己品味诗中运用的叠字及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4、运用探究阅读法,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有新意。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国破、家亡、夫死后浓重的悲痛与哀愁。应着重采用通读法和讨论法的教学方法。五、学法11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1、理论:2、实践:3、能力: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6、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六、教学程序及设想《声声慢》教学设计授课教师           香承志课题声声慢授课班级一年五班日期类型新课11教学目标1.了

7、解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2.师生共同鉴赏,通过意象的分析,解读词作。3.结合词人的人生经历,感受词作的深厚意蕴。教学重点通过分析意象鉴赏词作。教学难点体会词人的生活际遇与其创作之间的密切关系。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诵读、思考、讨论、感悟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课教师引领学生对李清照的诗词进行诵读,讲解词人前后期写作风格的变化,引出课题《声声慢》。集体背诵《如梦令》、《醉花阴》感受前期作品风格。教学过程一、婉约词的诵读方法总结:节奏舒缓注意标点重音为什么要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