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慈善组织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中国古代慈善组织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ID:42968642

大小:1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4

中国古代慈善组织的发展历程与特点_第1页
中国古代慈善组织的发展历程与特点_第2页
中国古代慈善组织的发展历程与特点_第3页
中国古代慈善组织的发展历程与特点_第4页
中国古代慈善组织的发展历程与特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慈善组织的发展历程与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慈善组织的发展历程与特点慈善组织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慈善组织泛指从事慈善活动的组织,甚至有时也包括福利组织;狭义的慈善组织仅指以从事慈善事业为冃的,非政府、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本文聚焦于狭义的慈善组织。一、中国古代慈善组织的发展历程国内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慈善活动早已存在,但慈善组织的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宗教组织形态。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代表是佛教寺院中的慈善组织;第二阶段:家族事业形态。兴于宋朝,主要代表是“义庄”;第三阶段:民间组织形态。出现于明末清初,慈善组织的发展在历史上有着比前两者更为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南北朝至唐代佛

2、教慈善组织以传教为主,而明末善会的理念主要在于处理俗世社会问题,而非宗教思想问题;这些善会也不同于以救济家族成员为主的义庄。如果同时考虑这些民间组织的目标、领导、所救济的对象,明末善会可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中国社会新现象。早在原始社会,原始人就自然地养成了在氏族内所有成员一视同仁、绝对平均的狭隘的平等思想。这种互助启蒙了最初的慈善救助,也为后世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最久远的佐证。春秋战国时期,“善人”大多以个人为主体,以赈济为手段,在路上设食物救济饥民。这些早期救助,属于临时行为,并未形成一种长效机制。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入。佛教对于古代慈善组织的发展起到了非同一般的

3、作用,它促使慈善行为由自发变自觉,摆脫了应急性、个人性的特点,第一次拥有了清晰的文化理念。佛教提出了许多延续至今的重要的慈善理念,如悲田、福田思想。以这些思想为指导所产生的广泛存在于佛教寺院中的慈善组织成为了当时最有代表性的慈善组织。隋唐时期,由于统治者对于佛教的态度不一,寺院中慈善组织的发展也有所波折。到了宋代,“义庄”的出现成了慈善组织发展史上第二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义庄”是一种家族事业,在宋仁宗皇佑二年(公元1050年)由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创立,其主要作用是救济族中贫困无告之人,为本族贫寒子弟设立义学,对于遇到天灾人祸或者婚丧嫁娶等大事的人实施临时救助。其后范氏“义

4、庄”受到了其他家族的认可和效仿。“义庄”的出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现实影响,也表达了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慈善组织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飞跃发生于明末清初。“明末民间慈善组织之中以同善会最突出”,最早出现的同善会,大概杨东明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在河南虞城建立的。同善会(筹募善款和其他救助)、会馆(救济同乡)、清节堂(救助贞女孀妇)、骼会(救助贫民丧葬)、族田义庄(救助族人),这些都是当时民间慈善组织发展的硕果。明末清初出现的民间慈善组织,最靠近现代意义上的“慈善”O至此,中国古代慈善组织的发育达到了最高点。直至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慈善理论与实践的流入,慈善组织才又开始了新

5、的成长周期。二、古代慈善组织的发展特点古代慈善组织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终于在明末清初发展为与现代慈善理念相接轨的民间慈善组织。纵观古代慈善组织发展的历程,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国家救助”是主流,慈善组织居弱势“国家救助”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救助的主要思路。这大概与古代中国愈演愈烈的集权体制有着重要的关系。自秦汉集权体制确立以来,历代政府都非常注意中央政府对于国家权力的集中与控制,这就决定了他们对于慈善组织的基本态度有所保留。一方面,封建政府对于那些从使用资源、救助对象和运作过程都流于民间的慈善组织感到不够信任。而另一方面,儒家思想向来督促明君仁政的政策。鼓励国家对于贫苦、病疾、无告

6、、残老之民“有为”,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事实上就把现实压力和道德压力一同加在了君主身上。而君主为了满足儒家思想的这一要求,一般也不愿看到政府救助不力的情况出现,重政府、轻民间的传统也就因此得到了强化。在古代历史上,民间结社受到了很大制约。这就决定慈善组织,尤其是大规模慈善组织的形成都比较困难。就算在国家鼓励和嘉奖慈善组织的发展的时候,往往也是一鼓励就导致官僚化,又绕回到了“国家救助”的思维定势中来。“国家救助”的思想直到现在还对于我们有着很大影响。2、大发展背后总有巨大的文化动因慈善组织发展中的三次飞跃,每次都以巨大文化动因为动力。宗教慈善组织的出现,以佛教在我国的传入和

7、发展为直接原因。佛教的传入及其悲田、福田思想的发挥,对于人们积德行善的规劝,为寺院中慈善组织的活动提供了最直接的理论依据。家族慈善组织的出现,则与当时重塑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的尝试有关。唐末至五代常年动乱,封建伦理纲常受到很大破坏,士人多谋实利,不求名节。五代的更迭更是一幕幕“弑君”惨剧,严重破坏了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一些士人深为宋王朝的命运担忧,试图复兴并发展儒学。宋代“义庄”的出现,正是这种尝试的外在表现。它除了救助贫苦的家族成员,还资助族中子弟学习儒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