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的侠义精神

《水浒》的侠义精神

ID:42994079

大小:30.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3

《水浒》的侠义精神_第1页
《水浒》的侠义精神_第2页
《水浒》的侠义精神_第3页
《水浒》的侠义精神_第4页
《水浒》的侠义精神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浒》的侠义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水浒》的侠义精神文学院04级郭双学号20042838摘要《水浒》一直以来被誉为梁山泊好汉替天行道的侠义小说,他秉承中国古代一贯的“游侠”传统,围绕“侠义精神”的各个方面——四海之内皆兄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快意恩仇,劫富济贫,仗义疏财,重“义”等,讲述一百零八个好汉的侠义故事,对后世武侠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关键词“游侠”传统义侠准则“平不平”重“义”武侠小说《水浒传》一直以来被誉为梁山泊草莽英雄官逼民反替天行道的侠义小说,它从全程式观照的视角出发,以英雄传奇的叙事方式,讲述了梁山泊一百零八个好汉从个体到聚义,

2、起义,接受招安至最终瓦解的故事。这些好汉们组成的草莽集团十分特殊,他们有组织,有纪律,有信仰,他们标榜并追求一种“英雄主义”,信奉并表现出一种“侠义精神”。鲁达“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武松为兄报仇,扶危救困等豪侠行径都体现出了这种“侠义精神”。那么,这种“侠义精神”是不是《水浒》的作者所独创的呢?如果不是,它的源头在哪呢?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它对后世的武侠小说创作有什么影响呢?《水浒》中侠义精神的起源和流传原因水浒中所体现的侠义精神可追溯到古代的游侠传统。在中国,“侠”的起源很早,战国时代的“游侠”是与“辩士

3、”出身相同的特殊阶层,没有财产,游行不定,以好勇斗狠而著称,表现出强烈暴力倾向。司马迁《史记》为“游侠”立传时,开篇即云:“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直接指出了他们的行为特点及其性质。他们本属于社会动乱、封建解体时期的时代产物。至秦汉大一统时期,这些游侠遭到了政治的镇压,暂时收敛行迹以避祸,有的隐姓埋名,有的“屈节以事尊”。但他们作为一种抑强扶弱的社会辅助力量,并没有绝迹,他们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否定。司马迁立传一面显扬了游侠的地位,一面也显露了他在非理性的政治势力之外,要求有多元的社会势力以保障人生

4、价值的闻识孤怀。”[1]对游侠的认可还表现在唐传奇中,这些传奇所塑造的“剑侠”,张火庆先生在《从自我的抒解到人间的关怀》中指出,“并无史实的记载,而是文人的一种想象性创构,并不符合真正的侠义行径,而只是借以找到精神上的慰藉,表达了他们对人间正义的企求。”到宋代,“以文官治国,武者之流屈居次等的从属地位,侠客亦只能出之以民间解怨,私人拼斗的形态。同时,为了加强这阶层彼此的联系,他们以一个代表朋辈的友谊的“义”字作为行走江湖的信条。”《水浒》的流传,与这样的背景不无关系。“这样的侠义行径字汇受到人民的欢迎和私许,成

5、为一种政治腐败时期的法外认同。[2]”总结的说,梁山泊的好汉队伍既具有农民起义的一般性特征,又带有江湖,绿林的独特风格,而它的精神则来自源远流长的游侠传统。水浒的侠义精神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他们同时也是下层社会普遍推崇的义侠准则。一四海之内皆兄弟。《水浒》中众好汉往往先前互不相识,但一见之下就义气相投,结为兄弟。如第二回中,盘踞少华山的跳涧虎陈达带人马要攻打华阳县,来史家庄借路。陈达见到史进,开口便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相烦借一条路。”当时史进虽没有和他“皆兄弟也”,而是出马拿住了他,但不打不相识,他们最后

6、真成了兄弟。又如第四回,鲁达对热情款待的赵员外说:“员外错爱,洒家如何报答。”员外答:“‘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如何言报答之事。”第四十四回,时秀对萍水相逢“赐酒相待”的戴宗、杨林表示感谢时,杨林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也就是“平不平”,这是好汉的“英雄信条”之一,它构成了“侠义精神”的基础,符合一般民众对侠义的印象。在水浒中,对这一点阐释的最到位的莫过于鲁达。当鲁达在《水浒》中大踏步出场时,这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就跟随着他。第三回中救护金翠莲,三拳打死镇关西,放弃提辖

7、的身份开始他亡命江湖的生涯,并展开了一系列锄强扶弱的行动:痛揍小霸王,火烧瓦罐寺,大闹野猪林……一路上“禅杖打开生死路,戒刀杀尽不平人”,展现了人间最充分的侠义精神。鲁达可以说是水浒世界里面唯一一个真正具有纯正侠者胸怀的人,他所奋身干预的事情,没有一件与他切身相关,没有一件关涉到他的个人厉害,但他无不慷慨赴之,甚至损耗自己的利益也在所不惜,是十足真金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三快意恩仇。这在中国古代侠义精神中源远流长,《史记·刺客列传》荆轲为报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不惜以身犯险刺杀秦王。在《水浒》中,快意恩仇同样是

8、好汉们行走江湖的重要方式,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语句,“冤仇若不分明报,枉做人间大丈夫”、“丈夫第一关心事,受恩深处报恩时”。先说报恩,第二十回,晁盖在梁山泊站稳脚跟后,想起宋江通风报信活命之恩,与吴用道:“知恩不报,非君子也。”第一件事就是派刘唐送去百两黄金给宋江。第五十二回,柴进失陷高唐,为报柴进对山寨、对宋江的恩情,宋江亲自带领梁山泊兵马攻打高唐,最终救出柴进。除了报恩外,水浒好汉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