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文化3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3

ID:42995700

大小:1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24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3_第1页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3_第2页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3_第3页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3_第4页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3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之三第三讲摹仿名山胜景诗化自然风光湖北工业大学夏广政教授夏教授(以下简称“夏”):同学们好!学生们(以下简称“学”):老师好!夏:我们今天讲第三讲:摹仿名山胜景,诗化自然风光。我们前面已经讲到了,中国古典园林源于自然,那么自然界的美景丰富多彩,有高山大河、平岗小溪,也有茫茫海洋,还有涓涓流泉,相比较有悬崖绝壁,有大漠孤烟,也有长河落日。你看有气势宏大的那种美,也有秀丽精致的那种美,非常丰富。我们不能把自然美景照搬到园林里面,园林装不下啊,那么中国古代造园就是把自然美景,进行概括、提炼、浓缩,在赋予它人的感情、人的寄托和人的追求,再把它表现在园林之中。实际上园林的景观就是进行人

2、化,人化也就是诗化、美化。自然界的景象千变万化、多姿多彩,那么园林的景观的意境,就是来表现的自然界的景象。你比方说杭州的西湖就有平湖秋月,这就是表现自然风光,也就是我们说的人化,也就是诗化,诗化自然风光的比较成功的例子。我们看一下非常美是不是。这就是把自然界的美景进行了人化,把它进行了艺术处理,也就是诗化,再把它表现出来。这就是诗化自然风光。你看平湖秋月。这是苏州的网师园,月到风来亭,大家看一下月是自然界的,风是自然界的,把它浓缩了以后、概括了以后,在园林里面表现出来,这就是诗化。看非常美。这是留园的佳晴喜雨快雪之亭,一听它的名字就富有了诗意。中国的园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园林的园名和景点的名

3、字都非常的美。中国人很注重名字,园林耿更是如此。我们一听这样的园林,没有去就感到有诗意。看看远香堂,多美。还有留听阁,多美。这就是拙政园里面的两处著名景点。远香堂,它取于宋代著名理学、文学家周敦颐《爱莲说》里面说到的“香远益清”,这就是它的来历。拙政园里面还有一处景点叫留听阁,为什么叫留听阁,它也是来源于一些著名的诗。唐代晚期有一位著名的诗人李商隐,大家都比较熟悉,李商隐有一首著名的诗,就是《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这首诗是“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留听”就是取义于这首诗。你看园名很美,它的取意也是来自与自然界的一些美景。我们看到这些就想到,我们来

4、诗化自然风光的时候,不是简单地照搬,而是经过了艺术化的处理。正如乾隆,清代的皇帝乾隆所说的“贵在神似”(移天缩地,兼容并蓄,写仿名山胜景,诗化自然风光——集景式园林,滥觞于魏晋,经隋唐宋元,到明清达到顶峰),而不是简单的照搬。我们看一下中国很多园林,比方说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里面,大概有一百多个景点,都是来自于江南的一些美景,甚至于有一些是直接取意于江南的园林。比方说我们刚才说到的杭州西湖的一个景点,那是传统的十大景点之一的平湖秋月,是典型的诗化自然风光的一个景点。那么北京的圆明园——皇家园林,其中也有平湖秋月,它就是直接仿于杭州西湖的这个平湖秋月,连名字都没改。我们再看一下,这是圆明园

5、里面武陵春色,大家想一下一想到这个名字,就想到了我们开头说的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面的武陵,一看就是来自于大自然的。这是谐趣园,这个是北京颐和园里面的一个园中之园,也就是颐和园里面的一个小园。我们到颐和园去,一般从东宫门进,进去了右边就有独立成一个小园林的那个园,就是谐趣园。这个谐趣园怎么来的呢,就是乾隆游江南的时候,看到无锡俺有一个园,就是原来的惠山园,今天就叫寄畅园,就是把这个园的形式模仿到清漪园,当时乾隆时期建的时候叫清漪园,后来不是被慈禧改成了颐和园吗。我们看到谐趣园这是非常有名的,它就是来自于无锡的惠山园,今天叫寄畅园,很美的。我们再注意看一下这幅图片,这里我要跟大家讲一个园林构景

6、的一种手法,就是所谓的借景。这是比较成功的借景的实例,大家看到这个园的这幅图片的背景里面就有山——惠山,山上面有建筑,有塔还有楼阁。大家想一下,这个山很大,而这个寄畅园范围很小,是放不下这座山的,这就用到的所谓的借景的手法。什么叫借景?就是附近、周边有美景,那么园林在构景的时候,就把这些美景,把它组织到园林的构图之中,以丰富园林的空间。把不属于园林里面的美景也纳入园林之中,这就是中国传统造园的一个主要方法或者叫手法。我们在中国古典园林里面,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方法的运用。这就是借景,借景就是在有限的空间里面获得无限的意境,来丰富园林的景观。正如计成在他的造园专著《园冶》里面说,“园林巧于因借,精

7、在体宜”——巧就巧在因借,但是要得当,就是这个意思。那么这样的手法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就是小中见大,丰富园林的景观和意境。大家再看一下借景的例子,这是苏州的拙政园。拙政园的借景也是很成功的。我们看这个画面,这就是从拙政园里面借景——北寺塔,苏州有一个旅游的著名景点北寺塔,这个寺后来毁了,这个塔还在。这个塔据说是孙权为了纪念他的奶妈而造的这个塔,叫北寺塔。我们看这个图片里面看到呢,仿佛这个塔就在园林之中,很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