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则中虚词“而”的使用

六则中虚词“而”的使用

ID:43012352

大小:6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25

六则中虚词“而”的使用_第1页
六则中虚词“而”的使用_第2页
六则中虚词“而”的使用_第3页
六则中虚词“而”的使用_第4页
六则中虚词“而”的使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则中虚词“而”的使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语》六则1、给下列字注音:论()语说()愠()罔()殆()好()2.文学常识填空。《论语》是记录孔子的一部书。是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论语》是经典著作之一。“四书”是指。“五经”是指。3.解释词语。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⑸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⑹择其善者而从之从: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4.默写填空。孔子强调学习和温习相结合的句子是:,。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阐述读书求学

2、问的三重境界的句子是:,。孔子强调虚心向别人学习的句子是:,。怎样向他人虚心求教:,。5.翻译句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8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论语》六则主要记录孔子关于教育思想的谈话。他在学习态度和方法上有哪些主张?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一下。7.课文中有些话已凝固为成语,你知道有哪些?8.请联系自己的学习情况,谈谈你对《论语六则》的体会。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1乎?”平公曰:“安有为人

3、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2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3;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4昧行5乎?”平公曰:“善哉!”[注释]1炳烛:把蜡烛点燃。82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是个瞎子所以这么说。3阳:这里指阳光。4孰与:一种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5昧行:在黑暗中行走。延伸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恐已暮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善哉()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默而识之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

4、中画线的文言句子。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4.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5.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你认为学习与年龄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答案:《论语》六则答案6.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主张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关于学习方法的主张有:8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7.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三人行必有我师8.略《师旷论学》答案1.晚戏弄、开玩笑听说(讲得)好2.B3.

5、①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②点上蜡烛和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4.文中把人生中的三个不同时期的学习喻为“日出之阳”、“日中之光”和“炳烛之明”,告诫人信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5.此题是开放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木兰诗》巩固测试题(一)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6、,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⑴木兰当户织 ⑵不闻机杼声 ⑶惟闻女叹息。⑷问女何所忆 ⑸昨夜见军帖 ⑹军书十二卷 ⑺愿为市鞍马 ⑻旦辞爷娘去⑼万里赴戎机 ⑽关山度若飞 ⑾朔气传金柝二、一词多义:⑴市 ①愿为市鞍马    ⑵机 ①万里赴戎机  ⑶买 ①东市买骏马   ②东市买骏马       ②不闻机杼声     ②欲买舟而下三、划分朗读节奏:不闻爷娘唤女声,

7、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8四、默写填空:⑴木兰替父从军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⑵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⑶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⑷形象概括木兰从离家出征至凯旋回朝全过程的句子是_____。⑸“_______,______。”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木兰的矫健雄姿。⑹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五、选择题:1、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B.将军和壮士

8、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2、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