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虚词“而”的用法剖析

《论语》中的虚词“而”的用法剖析

ID:43998409

大小:319.85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10-17

《论语》中的虚词“而”的用法剖析_第1页
《论语》中的虚词“而”的用法剖析_第2页
《论语》中的虚词“而”的用法剖析_第3页
《论语》中的虚词“而”的用法剖析_第4页
《论语》中的虚词“而”的用法剖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中的虚词“而”的用法剖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语》中的虚词“而”的用法剖析《论语》虚词“而”用法论析[摘要]文言虚词“而”在《论语》屮岀现频繁,集屮地反映了先秦时期“而”字的用法和特点。木文拟对该文献中出现的“而”字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剖析先秦时期作为文言虚词“而”的典型用法和特点。通过这种总结性的研究,勾勒出战国时期虚词“而”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的运用情况,试图为进一步研究文言虚词“而”的用法和变化提供一些线索。[关键词]《论语》;而;用法成书于呑秋战国时代的我国第一部语录体苦作《论语》,是孔子门人根拯孔子日常语录而编写的一部不朽著作。它开启了中国古代叙事散文的先河。而《论语》中对我国先秦时期口语的运用更

2、是淋漓尽致,本文将从《论语》中虚词“而”这一•角度对论语中虚词用法做浅要分析。“而”,《说文解字》:“而,颊毛也。像毛Z行。”这明显的可以看出,“而”最初的本意指的是人的切须,但现如今人们对“而”的使用大多是其假借义,词性也与最初的词性不同,现今的词性多假借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等其他词性。《论语》共二十篇,两万一千多字,虚词“而”字共出现341例,其中单咅虚词“而”出现315例;复音虚词共4个,共25例,包括“既而”(1例)、“而已”(14例)、“而后”(10例)、“然而”(1例)。本文将以“而”的词性为结构对其一一论述。一、介词(3例)1、而今而后,

3、吾知免夫!(《泰伯》)2、谛自既灌而往者。(《八俏》)3、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为。”(《宪问》)在前两个句子中,“而”都是作为一个介词连接方位词,表示时间、处所,可以译为"以后”等等。比如,刘琪的《助词辩略》说:“而今而后犹云如今以后也”,而第二句就可以译为“以后。”俞撼的《群经评议》云:“奚而犹奚为”,因此可以的出结论,“奚而”在本句中起到的作用相当于介词“奚为”,把它归为介词也是可信的。二、代词(1例)在《论语》屮“而”作为一个代词,仅出现了一次:月•而与其从辟人Z士也。(《微了》)“而”作为代词,它既可以作为指示代词,也可以作为人称代词。作为指示代词

4、的时候它可以译为“此”;作为人称代词吋,“而“大多作为第二人称代词出现,译为“你”O如杨树达《词诠》说:“而,人称代名词,对称用,汝也,读上声”。本例中,“而”就可译为“你”,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这指代的其实是孔子的学生仲由。三、语气词(19例)“而”在句中有单独位于句尾表示一种感叹语气的,这一类可以归为单音虚词;但同时也有利其他虚词一起,形成一种复印虚词,表示-•种限制语气。1、单音虚词(5例)(1)“唐棣Z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罕》)(2)已而,己而!今Z从政者殆而!(《微子》)在这两句中,“而”都是作为一个单独存在的语气虚词存在于句子的

5、末尾,表示一种感叹语气。2、复音虚词(14例)(1)曾子口:“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2)其余则口月至焉而已矣。(《雍也》)(3)有妇人焉,九人而已。(《泰伯》)(4)规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颜渊》)(5)君了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了路》)(6)子Fh“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子路》)(7)子Fh“不占而已矣。”(《子路》)(8)斯己而已矣。(《宪问》)(9)H:“如斯而已乎?”□:“如斯而己乎?”(《宪问》)(10)恭己止南而而已矣。(《卫灵公》)(11)子Fh“辞达而已矣。”(《卫灵公》)(12)古之愚

6、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阳货》)(13)其斯而已矣。(《微子》)以上十四例中,只有例(3)、(6)、(9)是由“而”和“已”构成的复音虚词,其余十例都是由“而已”和“矣”构成的复音虚词,但是二者在意义上并没有太大区别,刘琪的《助词辩略》说:“'而已',言无馀事也;'而已矣',尽而无馀Z辞也。”由此对以看出,二者都表示在话以说完,没有别的对说的了。四、结构助词(1例)“而”作为结构助词,指的是其用于作宾语的主谓短语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之成为句子或分居的成分之一,不成为句子。杨伯峻在《论语译注》155页说道:“'而'用法同'Z'o”而在《论语》中,

7、“而”的此类作用,只出现了一次: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本例中,“其言”与“过其行”,用“而”标志主谓结构的形成,可理解为“其言过其行”,使Z成为“耻”的宾语。但也有人认为,此处的“而”并不是作为一个结构助词而存在,比如杨树达在《词诠》中认为,此处的“而”应归为陪从连词。但其又说道:“与'之'子用同”。笔者在这里认为,“而”既然用法同“之”子和同,那就应当归为结构助词一类。五、连词(304例)“而”在《论语》中作为连词,比较常见,一共出现了305次。而其作为连词,如果从其连接的前后成分之间的关系來看,可以分为假设关系,让步关系,冃的关系,时间关系,承接关

8、系,偏正关系,并列关系,转折关系以及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