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容甫先生行状》注译

《汪容甫先生行状》注译

ID:43014315

大小:74.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5

《汪容甫先生行状》注译_第1页
《汪容甫先生行状》注译_第2页
《汪容甫先生行状》注译_第3页
《汪容甫先生行状》注译_第4页
《汪容甫先生行状》注译_第5页
资源描述:

《《汪容甫先生行状》注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汪容甫先生行状王引之先生名中,字容甫,扬州府江都县人。少孤(幼年丧父。汪中七岁时,父亲汪一元去世。因家贫无力外出求学,母亲邹氏亲自教他《四书》),好学(喜爱学习)。贫不能购书,助书贾(书商。贾,gŭ,商人)鬻(yù,卖)书于市,因遍读(通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看一遍就能背诵出来。形容记忆力极强)。年二十,应提学使(官名。又名提督学政,尊称学台,简称学政,清代省级最高教育行政长官)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明清科举时代生员名称之一。清代凡童生入学者皆称附生,即秀才),[秀才,亦称诸生、生员,受本地教官(即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等)及学政监督考核。初入学为附生(附学之生员)

2、,根据岁考、科试成绩发奖学金(廪米),拿了廪米的叫做廪生,廪生中间特别优秀的叫增广生(亦名增生,因于廪生外增额,故名),汪中父亲汪一元即以增生终。地方官挑选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祖国大清国。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清代贡生,别称“明经”,会试考中进士的贡生被称做“贡士”];[汪喜孙《容甫先生年谱》:乾隆二十八年(1763),李侍郎因培督学江苏,试《射雁赋》……榜出,列扬州府属第一,入江都学为附生]诗古文词日益进。仪征(乾隆三十三(1768)年,汪中二十五岁,迁居仪征花园巷)盐艘(sōu,船的总称)阸于火

3、(“戹”“阸”“阨”,“厄”的异体字。厄,遭遇灾难。厄于火,遭遇火灾。汪中《哀盐船文》:“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乙卯,仪征盐船火(发生火灾),坏船百有三十,焚及溺死者千有四百。”),焚死无算(不计其数。极言其多),先生为《哀盐船文》,杭编修世骏(杭世骏(1695-1772或1696-1773),清代学者。字大宗,号堇浦,浙江仁和人。乾隆时举博学鸿词科,授编修。晚年曾主讲扬州安定书院)序(作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声名远扬。显,显扬、传扬)。当世通儒(通晓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如郑赞善虎文(郑虎文(1714-1784),清浙江秀水人,字炳也,号诚斋。乾隆七年(17

4、42)进士。官赞善)、朱学士筠(朱筠(1729-1781),清顺天大兴人,字竹君,一字美叔,号笥河。朱珪兄。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散馆授编修,擢侍读学士,曾督安徽、福建学政。学问渊博,好汲引人才。筠,yún),卢学士文弨(卢文弨(1717-1795),清浙江仁和人,字绍弓,号矶渔,又号抱经。卢存心子。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授编修,直上书房,官至侍读学士。弨,chāo)、王侍郎昶(王昶(1724-1806),清江苏青浦人,字德甫,号述庵,学者称兰泉先生。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授内阁中书,官至刑部右侍郎。昶,chǎng),见先生所撰,咸叹赏(赞赏)以为奇才(才能非

5、常之人、才能出众之人)。年二十九,始颛治(专门研究。颛,通“专”)经术(经学),与家大人(对他人称自己的父亲。此指王引之之父王念孙)及李进士成裕(李惇,字成裕,又字孝臣,江苏高邮人。清代学者。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刘教谕台拱(刘台拱(1751-1805),清江苏宝应人,字端临。乾隆三十五年(1770)举人,官丹徒县训导。经学家、训诂学家。教谕,学官名。)共讨论(商讨辩论)之。[迁居仪征的这一年秋天,汪中去江宁参加江苏乡试。将发榜时,他让人守在长江北岸静候佳音,不料等到的却是落第的消息。据说本已初定中式,但终遭黜落。乾隆三十七(1772)年九月,汪中二十九岁,又去泰州参

6、加提督江苏学政彭元瑞主持的拔贡考试,试题是《牛李维州论》。彭元瑞看了汪中试卷,十分惊叹,列为上等,但在发榜时却没有放在第一等,而是改为二等第一名。据说汪中曾与扬州安定书院山长蒋士铨争论经史疑义,得罪了蒋,两人关系紧张。学术之争上升为意气之争,蒋认为汪桀骜不驯,人品有问题,向同乡好友彭元瑞进言,有意打压汪中,因为拔贡考试是要品学兼顾的。从考试结果看,蒋士铨的话确实起了作用。这对汪中来说又是一次沉重打击。经此二役,汪中的科考意识淡漠许多;这时他又结识了刘台拱、李惇、邵晋涵、王念孙等一批学者:5他的主要精力开始放到学术研究上了。]其后,谢侍郎墉(谢墉(1719-1795),清浙江嘉善

7、人,字昆城,号金圃,又号东墅。乾隆十六年(1751)以优贡应南巡召试列第一,赐举人,授内阁中书。乾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吏部左侍郎。先后凡九掌文衡。)提学(清设督学道、提学使等,俱简称提学。这里是动词,担任学政)江左(此指江苏),[谢墉曾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乾隆四十八年(1783)先后两次出任江苏学政,大力奖掖江苏优秀学子。乾隆四十二年(1777),汪中34岁,侍郎谢墉督学江苏,试经解、策、赋、诗,汪中均列第一,举为拔贡生;乾隆五十年(1785),阮元22岁,经过仪征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