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写作”课程建设

“微写作”课程建设

ID:43024076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25

“微写作”课程建设_第1页
“微写作”课程建设_第2页
“微写作”课程建设_第3页
“微写作”课程建设_第4页
“微写作”课程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写作”课程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微写作”课程建设编者按:这是一篇令人激动的文章。长期以来,传统的“全篇幅写作”占据语文写作市场,不可撼动,但是结果是学生在学校呆的时间越是久,越是讨厌作文,作文已经严重脱离了生活和实际,成了学生的精神负担(文中有详述)。关于“微写作”是教育局大力倡导的,但是什么是微写作,传统的“全篇幅写作”有什么弊端,在这篇文章里进行了充分阐述。希望教研员认真研究命题的改革,学校认真研究作文的改革,以此推进“微写作”课程建设。“我手写我心”,让孩子真正爱上写作,是写作的首要任务。特此将此文推荐给全县语文老师。“微写作”课程建设——写作教学进行时的课程观之一福建省福州市教育学院第二附属小学何捷【摘要】介

2、绍写作教学进行时的课程观,具体阐述了“微写作”课程的建设构想以及实践。“微写作”课程是一个因学定教、教学相长的课程体系,采用“课内教学”和“课后百字”并轨同行的建制模式,确保教学能促进儿童写作能力发展,能提升儿童写作素养。课程并非新名词,但却是课改中最为耀眼的关键词。早在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就多次提及课程。朱熹的“课程”指的是“功课及其进程”。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说到的课程,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不管是“教程”还是“学程”,课程都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内容,有可执行的方

3、法,有具体实施的策略,有明晰的评价标准。写作教学进行时(以下简称“进行时”)是以教为轴心,用“教”串联全程的教学体系,教学过程中注重时时关照学情,包括写作运思的先行,生活经验的激活,阅读积累的调用,同伴合作的协作,表达欲望的提升。“进行时”将关乎写作的思维、表达、积累、评价、灵感等串联在“教”这个核心轴上,师生以及教学本身形成和谐、合情、合理的共同体,相融相通,相伴相生,共同促进儿童实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进行时”的课程建设就是依据儿童写作的真实学情而制定,在强调教师的“教”的同时,极为注重儿童的“学”,主张因学定教,“教”为“写”服务,“教”伴随“写”的全过程,构建起“微写作”课

4、程。这是一个因学定教,教学相长的课程体系,采用“课内教学”和“课后百字”并轨同行的建制模式,确保教学能促进儿童写作能力发展,能提升儿童写作素养。作为专为儿童而开发的写作课程与其他课程有三个较为明显的差别:其一,课程不是简单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等的罗列,而是关注的儿童写作全过程,是与儿童的写作生活相融合的教育整体;其二,课程不以“如何教”“教什么”的单方面提出,而是注重师生双边共同活动,全程参与,课内课外双轨并行的方式,注重课堂内外两个领域,教师与儿童两个方面,作文与做人两个目标都协作共进,形成教育合力;其三,课程实施的目的不仅仅教授儿童写作方式方法、技术技巧,不停留在“写出作文”的词章学

5、层面,更注重协作过程,注意对儿童写作观、生活态度形成影响,力求达到“教”“育”相长的课程效果。一、问题的提出:“微写作”课程建设源于对僵化笼统的“全篇幅写作”的反思我们都发现“作文难”,都在寻找导致困难形成的原因。近年來百花齐放的作文教学“流派”以及花样繁多的“教学法”都体现着积极有益的探索正在进行。但很少有研究者发现和找到原因:传统的,一以贯之的“全篇幅”写作,正是影响儿童表达,造成写作困难的关键原因。如果固守根源不与变革,舍本逐末,一厢情愿地从“教的方式”“教的内容”等角度下功夫,结果必定是“忙坏教师,难坏儿童”O1.全篇幅写作大而不当的操作流程,导致儿童写作话语平庸。“写全篇”己经

6、成为教师与儿童对写作的普遍认知,教师这么教,儿童这么写。经过长期的全篇幅模式化训练,儿童会形成僵化且难以动摇的思维定势:文章就应该这样写,就是要写成这个样。大而笼统的训练,容易让儿童陷入模式化的写作套路之中。(1)内容陈旧化。全篇幅写作最为明显的弊端就是内容的模式化。我们已经发现小学写作的内容极其陈旧。如:老师,妈妈,同学,熟悉的人是最常写的“人”;此外就是冠以各种各样名目的“事”;还有就是变化名称,但完全可以按部就班套写而成的“景”;居家,学习中常见的“物”。(笔者在教学中遇到一个儿童抱怨:每次母亲节就让我写母亲,而且还要写出不同的特点。可是,我就一个妈妈,她好像没什么变化,该写的早就

7、写了。)市于笼统的全篇幅写作指导使得教师倾向于采用传统、经典,经历过多次实践证明的内容进行教学,儿童也慢慢习惯轻车熟路地写“老掉牙”内容。但正是一次次重复写下的一篇篇旧瓶装新酒的“文章”,让写作成为应付教师耳提面命的被动行为。(2)文体模式化。惯常的全篇幅写作很容易导致文体的单一、变质,成为专为应付教师批阅,对付作文考试的“应试文体”。不仅是儿童,有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儿童写作的文体只有“记叙文”,偶尔写“说明文”。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