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

ID:43025430

大小:49.0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24

《教育研究方法》_第1页
《教育研究方法》_第2页
《教育研究方法》_第3页
《教育研究方法》_第4页
《教育研究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研究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研究方法》课题研究文献综述课题名称:论中学生德育教育发展的研究以中学生在课堂上沉迷玩手机和厌学为例学习小组:第8组小组成员:林柳清卢颖辉汤美婷专业班级:2014级专升本班指导教师:王剑兰起止时间:2017年4月-2017年6月厚的认识兴趣,求知欲望,能排除各种干扰,想象丰富,积极动脑,参与意识强烈,并富有情感。认识掌握某种观点,参与课堂活动,带有积极情结色彩的心理倾向。(2)被动学习心态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在新课中所学的观点存在态度定势,缺乏信心、心态过分紧张,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他们学生积极性不高,不愿动脑筋,进行独立思考,兴趣低沉,思维冷缩,思域狭窄,安于运用机械

2、重复的办法进行学习,认识水平比较低,不善明辨事非,死记硬背某种观点。(2)消极矛盾学习心态这部分学生在思想品德的学习中,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缺少求知欲和进取心,学习没有意志力,思维缺乏流畅性和灵活性。他们的学习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支配,认识模糊、感情淡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问一句,他答一句,很少积极参加讨论。3•家庭、社会对学生的负面影响。(1)在家庭中,不少家长文化素质低,不能做出表率榜样。(2)家长不注意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3)对子女不管不问的家长仍占一定比例。二、对策思考1•掌握学生思想特点,学习品德知识,提高道德认识。教学时要结合教材内容,针对学生的心理

3、状态及思想实际,设置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分析思考。特别是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更应深入学生,常和孩子谈心,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2•激发兴趣,调节情感,深入研究授课艺术。兴趣是学好任何一门课的前提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要讲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须知思想品德课和其他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不同,思想品德课所讲授的道德知识是一种公私合营和桥梁,而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知识的启迪而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你所讲的观点,从而改变其观念,影响其行为。思想品德课这一特点,要求我们更要讲究讲课的艺术,不仅道德观点要讲懂,还必须有感染

4、力,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感人,以形动人,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目的。3.中学德育工作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大德教育和小节教育。学校德育工作除了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民族气节,理想壮志等“大德”的教育外,也应该重视学生在日常行为,文明礼貌,沟通与交流,理解与尊重,等“小节”方面的教育。4.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由于中小学青少年正处在身心成长塑造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成熟,加上目前社会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潮都影响着我们的中学生德育工作,对于一些用传统方法不能解决的德育问题,采用心理教育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和父

5、母离异及有不同程度心里问题的孩子,心里健康教育和心理矫正显得尤为重要。5•培养学生相互评价、约束、规范日常行为。在初步形成道德观念的基础上,每个学生不但教育他们自己该怎样做,而且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能对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不规范行为进行监督和帮助,形成良好的校园新风尚。6.建立建全完善的思想品评价体系。目前,通过考试,我们只能考查出学生对思品知识掌握了多少,而不能反映出学生思想品德究竟有多高,这充分说明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脱节一。为了搞好其评价工作,要建立和健全与素质教育相配套的考核制度,成立评价机构,配备人员,使评价工作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总之,以于中学生思想品德

6、教育,我们还需不断探索,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德育目标是课程目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德育就要认真思考如何能够更好地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渗透,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德育也要对自己的理念、内容、方式、手段进行反思,从时代特征出发,努力弘扬主旋律,从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发展需求出发,努力实现德育的生活化、心理学化。教育者更要反思自己的教育素养,高度重视教师对学生影响力正在降低的问题,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善师德状况,提高业务水平,改善教育行为,用丰富、美好、高尚的优秀文化去构筑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培养出一批品学兼优的新型人才而努力以中学生在课堂中沉迷于手机的问题为例前言:时代在进步,社会在

7、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传递信息最方便、最快捷的现代电子工具。手机普遍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中学生也逐渐成为手机一族。但社会上对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有不同的声音。手机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适度和适时的享受手机可以缓解生活和学习上所带来的压力与烦恼。但是过度的沉迷很可能会导致学业荒废,身体出现健康问题,家庭出现父母子女不和等问题的发生。因此,基于沉迷手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问题关系到祖国新一代接班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和睦、社会的安定。本文旨在通过借助于对文献法所获信息的分析和整理,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