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演明——归依与信仰建设

20、演明——归依与信仰建设

ID:43028557

大小:33.6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5

20、演明——归依与信仰建设_第1页
20、演明——归依与信仰建设_第2页
20、演明——归依与信仰建设_第3页
20、演明——归依与信仰建设_第4页
20、演明——归依与信仰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20、演明——归依与信仰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皈依與信仰建設演明香港普門寺監院內容摘要:皈依三寶是學佛的開始,也是學修的根基!皈依是加強信仰建設的必備基礎,信仰建設更是昇華皈依內在的力便法門。皈依是進入佛門的第一課,它既是佛教信仰的最低標準,同時也是佛教信仰的最高要求,光信仰不皈依是不如法的'本文就皈依與信仰建設簡單談談個人看法。g詞:皈依信仰信仰建設談到皈依,大家都非常熟悉,但真正認識皈依的內涵卻不是簡單的事。比如說我們在寺院裏,常常會看到許多人燒香、磕頭,拿很多供品去供佛菩薩,但很難由此判斷這些人是不是信佛、是不是佛教徒。這些人可能信佛'但是並沒有受過皈依。如果他們不信的話,不會去供養;說他們信,似乎和我們信的又不一樣。所以我們要

2、重新認識一下什麼是真正的皈依三寶。皈依,皈是回轉、皈投;依是依靠、信賴。凡是回轉依靠,或皈投信賴的行爲,都可稱爲皈依,所以皈依兩字,也不是佛教之所專用。不過,講到皈依的真義,凡是不究竟不著實不可靠的信賴與信仰,均不得稱爲真皈依。唯有皈依三寶,才能使人漸漸地走上離苦得樂的究竞解脫之道。實際上,皈依的傾向,固應先由皈依身外的三寶開始,皈投三寶,依賴三寶的啓發與指引,走向大涅盤城的大解脫道。但當走進了涅盤之城,自身的當下,也就是理體的三寶了。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由於業障的迷惑,所以不見佛性,我們皈依三寶的目的,正是在於尋求佛性的顯現。我們本來與佛一樣,本來就與三寶同在,只緣迷失本性'流浪生死道中,

3、不知回家之路,所以名爲眾生!我們若能即日開始‘回歸投向三寶的懷抱'實即浪子回頭,步返原來的老家而已。因此'唯有走向回家的道路,才能算是真正的皈依。只可供人暫時歇腳的處所,絕對不足我人去死心塌地的皈依,否則泥牛過河自身難保,安能渡人?!再從個人的角度來深入地說,我們爲什麼耍皈依呢?最主耍的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恐懼感,第二個是求庇護。皈依二因中的恐懼感主要是指對六道輪回和三惡道的痛苦產牛恐懼。因爲我們害怕受苦,才要去求皈依。如果我們不知道這種種的痛苦,那皈依幹什麼?因此只冇對種種惡道的、生死輪回的痛苦產生非常深刻的認識與體會,才會去求庇護。在通常的情況下,我們對於六道輪回和三惡道的痛苦是很難

4、有所感覺的,這只要檢查一下自己的內心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原因何在呢?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是我們的常執太重,總覺得後世很遙遠,因此不知不覺地,我們對於痛苦和快樂的感受與追求都被局限在現世,局限在眼前能夠看得到、聽得到、感覺得到的事物上面,根本不會想到後世的苦樂。我們耍皈依三寶,首先必須深刻認識到三寶種種功德的本質,要認識到三寶確實具有那麼多、那麼好的功徳,而且這些功徳是我們可望可求的。如杲可望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及,那麼這些功德和我們就沒什麼關係。既然三寶的種種功德可望也可求,那我們如何去求呢?首先要知道皈依的利益,引發我們的希求心。皈依的利益有八種:第一,皈依以後才是真正的佛教徒。如果沒有皈

5、依,即使佛教知識懂得再多,也只是門外漢,或者是佛學家,不能算是佛教徒。第二,皈依以後才可以受戒。五戒、八關齋戒、十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薩戒等,受戒前都要皈依,沒有皈依不能受戒,因此皈依是戒律的基礎。第三,皈依以後,憑藉佛法僧三寶的力量,我們的罪障會逐漸得到消除。第四,因爲內在有三寶力量的加被,皈依以後我們就不會被其他的魔道鬼神所傷害。第五,皈依以後,能夠讓我們擁有一種高遠的志向和宗教的情懷。如果一個人內心沒冇真正地皈依,他就沒有什麼志向,也沒有什麼願心,就不會有真正的宗教情懷和宗教情操。佛教的信仰與情懷是內心的自然流露,不是僞裝出來的,偶爾裝一兩次或許可以'但怎麼能一生一世裝下去呢?一

6、個人內在真正具有慈悲的情懷、三寶的情懷,才會如說而行、如行而說。第六,皈依以後,我們的功徳就一直能夠得到累積。第七,皈依以後不會墮三惡道。第八,皈依以後學佛會比較容易進步。由上可知,皈依對佛弟子非常地重要。何謂信仰呢?信仰,就是信心瞻仰之意。極度相信和尊敬,拿來作爲自己的行動指南或榜樣。亦即內心對某一物件,有了特勝的瞭解,因而生起一種崇敬、仰慕、好樂、渴求之心,而沒有絲毫的疑惑,謂之“信仰"。信仰在所有的宗教裏都是最根本的,《華嚴經》說光言爲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就是在說明信仰的重要性。佛法的信仰是要能以純潔無疵的心態,誠摯善意的信念,接受釋迦牟尼佛的教授教誡,便會成爲一種無形的力

7、量、財富。信仰如同救命的船筏,能度我們從此岸到彼岸。如何信仰呢?信就是信仰,對佛、菩薩的信任與景仰,更是對自身佛陀的信任與開啓。依佛法說:佛教徒對於佛法耍冇正確堅固的認識——勝解。勝解是信仰的前因,勝解後的信仰,才是真誠的信仰,理智的信仰,不是迷信。孫中山先生有句話說得非常確切,“有思想而有信仰,有信仰而後有力量"。佛法的方法是信仰與理智的合一,可見佛法的徳行,對於真理是怎樣的尊重!可以說,佛弟子對於佛法的不斷努力,一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