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诗词五首

第六单元诗词五首

ID:43030193

大小:4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5

第六单元诗词五首_第1页
第六单元诗词五首_第2页
第六单元诗词五首_第3页
第六单元诗词五首_第4页
第六单元诗词五首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诗词五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五环节”教、学流程设计 课题诗词五首(第一课时)年级 七年级学科 语文主备人审核时间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1、 导语( 学习《迢迢牵牛星》、《渡荆门送别》和《登幽州台歌》)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是古代文学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读诗,不但可以借助诗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还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诗中形象所构成的或含蓄凄美或开阔奔放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步入诗的殿堂,去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迷人风采。2、出示学习目标:(一)能用正楷或行楷正确书写“擢”、“锦衾”、“瀚海”、“阑干”等字词

2、,读准“擢”、“锦衾”、“掣”、“见”等字词。 (二)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诗词的能力。 (三)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一)自主学习指导    1、了解诗词作者的有关知识。2、读三首诗词,结合课下注释,了解大概内容。(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通读全诗,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标出不理解的词句。学生就词句理解质疑。)3、感知每首诗词中作者流露的情感。(二)合作探究1、用两个字概括《迢迢牵牛星》诗人借牛郎织女所

3、抒发的感情。既然“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牛郎织女为何不“涉过银河去,互把衷肠诉”呢?这悲从何来,恨由何生呢?2、你认为《登幽州台歌》的作者当时登上幽州台的时候,诗人有怎样的感想呢?文章第四句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3、三月的长安城鸟语花香,草木茂盛。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诗人见了为何却堕泪惊心呢?4、找出每首诗词的名句,进行赏析。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1、悲恨。这正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诗人正欲使读者反观出一条无边、无底、污浊的无形银河对牛郎织女自由爱情的扼杀,从有形的优美之中见出无形的丑恶。可见,织女“泣涕零

4、如雨”的悲思是缘于其对情人的爱情被无情毁灭的悲恨。2、前代的贤君既不可复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而自己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时间绵长、空间辽阔)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3、这首诗是诗人于至德二年(757)三月所作。当时正值安史之乱,首都长安被叛军占领,诗人于至德元年八月被叛军捉住,押送至长安。在长安城里,诗人目睹了叛军种种的倒行逆施。第二年三月,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一派生气勃勃的

5、景象,但这只能增加忧国忧民的诗人的痛苦和感伤。写鸟语花香更增诗人凄楚之感。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1、学生朗读全诗,当堂背诵2、从内容、写法、修辞等角度赏析每首诗词名句。如赏析“万里送行舟”的妙处。明确:诗句成功地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故乡的恋子情来烘托诗人的思乡情。诗人把故乡看作送别游子离乡的母亲,其构思之独到令人称叹。3、做导学案自主检测和拓展练习题。五、课堂小结,单元回归。重点总结《等幽州台歌》从诗歌看,指诗歌本身看,指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课后反思:

6、“五环节”教、学流程设计 课题诗词五首(第二课时)年级 七年级学科 语文主备人审核时间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1、 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西江月》       导语:你了解岑参吗?你读过唐代诗人写的边塞诗吗?(学生发言)    教师简介:岑参是唐朝反映边塞生活的著名诗人,他30岁中进士,授兵曹参军,后两次前往西北边疆,度过了7年的边塞生活,并以此为内容,写下了大量的反映边塞生活的诗歌。《白雪歌》是他描写边塞生活的著名作品之一。岑参的诗风格独特,多以边塞生活为题材,写得雄浑奔放、奇峻壮阔、气象万千,在唐诗

7、中独树一帜。2、出示学习目标:(一)能用正楷或行楷正确书写“擢”、“锦衾”、“瀚海”、“阑干”等字词,读准“擢”、“锦衾”、“掣”、“见”等字词。 (二)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诗词的能力。 (三)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一)自主学习指导     初读感知。    (1)指名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和朗读节奏。    (2)正音:狐裘(qiú) 瀚(hàn)海 阑(lán)干锦衾(qīn)风 掣(ch

8、è) 羌(qiāng)笛见,念xiàn,意思是出现。    (3)师生朗读,明确节奏。    (4)学生对照注释,运用工具书自读全诗,理解每句话的含义,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5)质疑问难,讨论解答。(二)合作探究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为什么说它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2、“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3、《西江月》特别讲究炼词炼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