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纪行说课稿

阿里山纪行说课稿

ID:43102473

大小:22.8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6

阿里山纪行说课稿_第1页
阿里山纪行说课稿_第2页
阿里山纪行说课稿_第3页
阿里山纪行说课稿_第4页
资源描述:

《阿里山纪行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阿里山纪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阿里山纪行》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介绍本节课的教学构想。一、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指出:“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足够时间;要合理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语文课程标准》又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为

2、此,《阿里山纪行》一课我们计划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师通过引导、点拨、精讲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借助语文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围绕认知冲突,更好的解读文章,提高能力,从而建构新知识。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阿里山纪行》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江山多娇”单元主题下的一篇游记。本单元安排了五篇写景文章,永州小石潭水清境幽;黄州承天寺积水空明;台湾阿里山风光如画;云南西双版纳神奇秀丽;水城威尼斯浪漫旖旎。这样设计是为了实现让学生体会江山美丽多娇

3、,爱我中华,爱我世界的德育目标和体会散文优美、隽永的语言,体会文章表达的真切感情,了解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阅读目标,并实现让学生学会写参观游览的文章的能力目标。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山幽林密,树荣草丰,云稠雾浓,波平水明,读山品水,情韵无穷。作为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非常具有代表性,能够有效地达成教材对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求。当代作家吴功正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形象地描写了阿里山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了“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赞扬了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了两岸人民

4、的心融会起来的愿望。赏读课文能够开阔胸襟,娱悦心灵,启迪智慧,唤醒无限美好的情感体验。2、教学目标   蒙田说过“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是的,无目标的努力有如在黑暗中远征。依据新课程提出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大纲中指出的“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等目标要求,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特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感受阿里山美丽如画的风光,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品味文章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重点

5、)(3)深刻领悟“神木是阿里山的标志和灵魂”的内涵,学习融情于景的写法。(难点)三、教学方法新课程理念提到要建构民主化的新型师生关系。《课程标准》又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据此,本节课在教法上,体现教师的“启发引导”,在学法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让学生去理解,去感受,去发现,去创新,以达到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的目的。毕竟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所以我们尽量避免用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学手段上采

6、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活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四、教学过程 (一)赏美景分三步完成:1、创设情境;2、明确目标;3、欣赏美景。上课伊始,教师先创设情境:“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对阿里山、神木一带的风光有了认识和感受,那么你是怎样理解置身于阿里山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带着疑问开始今天的阿里山之行。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欲望,然后幻灯片出示目标,并让学生齐声朗读,接着向学生展示

7、一组(阿里山)风光图画,用美景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较快进入角色,参与教学的双边活动,从而导入对新课的学习。(二)品美文这一环节的教学内容也分三步完成:第一,回顾移步换景的手法,概述文章美景。第二,品味文章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第三,展示交流,达成共识。移步换景的写法虽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但介于第二课时的教学安排,所以我们采用了弱化处理的方式,点到为止。学生边回答阿里山风景名称教师边展示幻灯片,这样既强调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架构起知识网络,让学生窥见阿里山全貌,又开阔了学生视野,培

8、养了审美情趣,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品读课文,赏析语言,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用双眼去发现文本之美,然后结合“温故链接”中的赏析方法从修辞美,节奏美,拟声美,音节美等方面去品读玩味文章的美词妙句。这样设计旨在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筛选、分析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语言鉴赏能力。在互动交流环节,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及时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和点拨,适时调整课堂节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