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及方法

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及方法

ID:43158908

大小:976.76 KB

页数:104页

时间:2019-10-01

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及方法_第1页
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及方法_第2页
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及方法_第3页
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及方法_第4页
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及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及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及方法北京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结合科高孟秋目的早期、正确地处理药品不良反应是保证患者依从性、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保证用药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第一节药品不良反应的判定是否是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一、病史的采集出现症状与用药的时间关系时间顺序是判断是否为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依据采集基线值临床用药前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进行基础检查(如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症状与所用药品的关系药品的药理作用药品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药品未知的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研发机构的资料一、病史的采集一、病史的采集(三)借鉴患者的既往

2、用药史中已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例如:患者服用异烟肼曾出现过精神症状,则服用丙硫异烟胺时极有可能再出现精神症状。一、病史的采集(四)注意患者的基础疾病史、种族、性别、年龄及家族遗传病史。在快乙酰化种族中,服用异烟肼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比例远远大于慢乙酰化者。直系亲属中有应用链霉素导致失聪,则患者在应用氨基糖苷类药品时容易出现耳毒性。既往有慢性肝炎病史或酗酒史者服药后易出现肝功能的损害一、病史的采集(五)注意与原有疾病的症状、体征相鉴别。服药后出现的胃部不适,应该与原有的胃肠疾病相鉴别。出现骨髓抑制时应该与原发骨髓造血系统疾病及结核菌毒素引起的骨髓

3、抑制相鉴别。二、体格检查对可疑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应该重视体格检查,及时发现患者没有主诉的体征,比如黄疸、肝脾肿大、皮肤及粘膜出血点、皮疹等,还应该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三、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对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品不良反应的程度至关重要,同时实验室检查还可以发现一些隐匿的、无临床症状的药品不良反应。比如肝功能损害早期的转氨酶升高、肾损害早期的尿蛋白阳性和肌酐、尿素氮升高。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判定应注意与服药前基础值比对,还应该与基础疾病引起的异常相鉴别。因此,对于服用抗结核药品治疗的患者,在服药前及服药后应该定期进行实验室

4、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四、除激发及再激发试验除激发试验(dechallenge)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停药后反应消退,就增强了对药品反应的怀疑,此法称为再激发试验(rechallenge)是用来证实某些药品存在时可激发疾病,当去除该药品时疾病即消失或恢复正常。具体做法是在某些药品停用、不良反应消失后,再给与该药试验剂量,能可靠地发现引起不良反应药品的症状重现。第二节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处理原则一、去除可能的诱因药品:食物:外界其他可能的诱因二、完善实验室检查目的:查明累及的系统脏器及其严重程度。常规检查项目:肝功

5、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非常规检查项目:视力、听力、甲状腺功能三、出现不良反应后抗结核药品使用原则(一)出现头痛、末梢神经炎及精神异常(二)出现听力逐渐下降,或出现耳鸣、眩晕症状并逐渐加重,应及时停用氨基糖苷类药品三、出现不良反应后抗结核药品使用原则(三)ALT↑ALT≤2N密切观察3N≥ALT≥2N: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适当给予辅助药品治疗;ALT≥3N:及时停用部分结核药或全部停用急慢性肝坏死:应及时停用全部抗结核药品,并住院进行观察及抢救。三、出现不良反应后抗结核药品使用原则(四)出现轻微过敏反应可严密观察并判断何种药品引起,必要时

6、调换药品。重症过敏反应(如流感综合症、骨髓抑制、剥脱性皮炎、急性溶血性反应等)应及时停用全部药品,必要时住院治疗。三、出现不良反应后抗结核药品使用原则(五)较重胃肠道反应可将药品分次服用或给予对症治疗。仍不缓解者,应停用引起反应的药品,更改治疗方案。(六)视神经炎多由乙胺丁醇引起,应及时更换药品。三、出现不良反应后抗结核药品使用原则(七)关节疼痛多由吡嗪酰胺或乙胺丁醇等药品引起。经对症治疗无好转者或症状特别重者应停药观察,或换用其它药品治疗。(八)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剥脱性皮炎、骨髓抑制、急性溶血反应、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视神

7、经损害、听力下降、肝功能衰竭)的药品,一般不再重新使用。四、对症治疗(一)解毒应用特异性解毒药品对抗药品的毒性反应。如选用大剂量维生素B6来解救异烟肼中毒(维生素B6,100~300mg/次,一天一次,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由吡嗪酰胺引起的尿酸升高可以应用别嘌呤醇或丙磺舒(别嘌呤醇,100mg/次,一日三次,口服;丙磺舒,500mg/次,一日二次)通过抑制尿酸合成、促进尿酸排泄来治疗。肝损害可以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硫普罗宁等解毒治疗(具体用法详见本章第三节)。(二)应用抗组胺类药品对于由抗结核药品引起的过敏反应,尤其是以皮疹、瘙痒、水肿为

8、主要表现的药品不良反应,可以应用抗组胺类药品。抗组胺类药品作为H1受体阻断剂与组胺竞争靶细胞上的H1受体,使组胺不能与H1受体结合而发挥抗组胺作用。其主要药理作用:抑制血管渗出和减少组织水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