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攻击性行为

幼儿攻击性行为

ID:43228200

大小:1.46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05

幼儿攻击性行为_第1页
幼儿攻击性行为_第2页
幼儿攻击性行为_第3页
幼儿攻击性行为_第4页
幼儿攻击性行为_第5页
资源描述:

《幼儿攻击性行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攻击性行为幼儿攻击性行为幼儿攻击性行为:指的是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时,幼儿出现的身体上的进攻,言语上的攻击等侵犯性行为。主要表现为:打,踢,咬,大声叫嚷,叫喊名字,骂人,暴力,抢走别人的东西等。攻击性行为的分类攻击性行为从意向性分为工具型攻击和敌意型攻击。工具型攻击乃指儿童为了获得某个物品而做出的抢夺、推搡等动作。这类攻击本身不是为了给受攻击者造成身心伤害,而是被当作一种手段或工具,用以达到伤害以外的目的。敌意型攻击则是以人为指向的,采用嘲笑、骂人等言语指责,其根本目的是打击、伤害他人。攻击性行为的分类1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儿童在一岁左右开始出现工具性攻击行为;到两岁左右,儿童

2、之间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冲突,如打、推、踢、咬、扔东西等,其中绝大多数冲突是为了争夺物品,如玩具、手巾,甚至为争座位而发生的。例:明明,3岁,小班幼儿,抬手就打不喜欢的小朋友,随意性大。主要行为表现:在做游戏的过程中,经常和小朋友发生争抢玩具的现象。只要是自己喜欢的玩具,就一定要抢过来,打人或者是咬人。当不能得到自己喜欢的玩具时,会放声大哭。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特点到幼儿期,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在频率、表现形式和性质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着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观察者发现:男孩的攻击性行为普遍比女孩多,而且他们很容易在受到攻击后采取报复行为,而女孩在受攻击后则表现为哭泣、退让

3、,或是向老师报告。男孩子还经常怂恿同伴采用攻击性行为,或者亲自参加同伴间的战斗。较大的男孩在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如果对方也是男孩,他们很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但如果对方是女孩,他们采取攻击性行为的可能性少一些。(2)(2)中班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明显多于小班、大班。观察者发现:四岁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数量是随着年龄增长,呈逐渐增多的态势;中班儿童攻击性行为最多,但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攻击性行为数量逐渐减少,尤其是儿童身上常见的无缘无故发脾气、扔东西、抓人、推开他人的行为会逐渐减少。(3)儿童攻击性行为表现为以身体动作为主。观察者发现:小班的幼儿,常常为争抢座位、玩具而出手抓人、打人、推人等。到了中班,

4、随着语言的发展,开始增加了言语的攻击。(4)攻击性行为以工具性攻击行为为主。观察者发现:儿童常常为了玩具、活动材料或活动空间而争吵打架。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也会第一性的攻击行为,有时故意向自己不喜欢的小朋友说难听的话等。攻击性行为不仅会影响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而且任其发展,并延续到青少年时期,就容易形成攻击性人格。培养幼儿交往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多为幼儿创设与他人交往的条件,交往的对象可以是成人或与自己同龄的儿童.引导家长配合,为幼儿创设一个不利于攻击性行为的环境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应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给幼儿正确的行为示范。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不应过分地溺爱孩子.正确对待幼儿的

5、攻击性行为教师在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时,不要大声呵斥、隔离,或不让他们玩游戏等惩罚手段教师应分清是非、正确引导,以冷静的态度解决幼儿间的纠纷,并通过商量、说服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幼儿意识到攻击性行为是错误的行为开展多种游戏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活动中幼儿的情感可以得到合理的宣泄,可以满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一些愿望,可以使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Thankyo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