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集合及其表示法

1.1集合及其表示法

ID:43228443

大小:329.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10-05

1.1集合及其表示法_第1页
1.1集合及其表示法_第2页
1.1集合及其表示法_第3页
1.1集合及其表示法_第4页
1.1集合及其表示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1.1集合及其表示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序言一、初高中数学的差异1.知识的差异2.学习方法的差异3.思维习惯的差异3.广泛性2.逻辑性1.抽象性二、如何学好高中数学?8.优化心理品质.4.提高运算技能;3.把握主干问题;7.加强数学应用;6.勇于探索创新;5.注重逻辑思维;2.领悟思想方法;1.牢记基础知识;三、对数学学习具体要求2.课后规范作业3.主动复习总结1.上课专注认真五到二先二后练习、反思第一章、集合与命题集合论的历史德国数学家康托尔提出集合的概念,并研究了自然数集合、有理数集合等,获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创立了集合论。英国数学家德·摩根

2、采用符号表示命题中的谓词,使数学中的“关系”、“函数”都可以在逻辑命题中出现,加强了逻辑的表现力,为现代数理逻辑(又称符号逻辑、数学逻辑)奠定了基础。1.1集合及其表示方法A英语10人C德语4人B法语7人英法4人英德2人法德2人?共15人3、所有的正奇数:1,3,5,7,9,······观察下面例子:5、所有的直角三角形;6、高一(4)班高个子的学生4、不等式2x-11<4的解的全体;2、平面上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全体;1、财大附中高一年级的全体学生;说明:这里整体的含意是①在的都是;②是的都在。1、集合

3、:我们把能够确切指定的一些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简称集。集合中的各个对象叫做集合的元素。(2)如果元素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A,读作:“属于”;集合、元素以及关系的表示符号:(1)集合常用大写的字母A、B、C······等表示,集合的元素常用小写的字母a、b、c······,如果元素a不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A,读作:“不属于”。2、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3)无序性:不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元素的属性是明确的(不能模棱两可)(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

4、不同的对象)(1)确定性: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是明确的;3、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只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说明:根据集合元素的类型可以把集合分成数集、点集等.记作:Ø4、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如:方程

5、x

6、+1=0的实数解(1)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出(不考虑元素的顺序),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并且写在大括号内。5、集合的表示方法:(2)描述法:在大括号内先写出这个集合的元素一般形式,再画出一条竖线,在竖线后面写出集合中元素所共同具有的特性。(3)文氏图(图示

7、法):用一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的方法。6、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数的集合简称数集。自然数集,记作:N不包括零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记作: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Z+表示正整数集,Z-,Q+,Q-,R+,R-例1、判断下列对象能否组成集合(1)不等式3x+2>0的整数解;(2)方程x+2y+1=0的解;(3)数轴上非常靠近原点的点;(4)使

8、x-2

9、的值很小的的值。√×√×素数(质数)合数?例2、用或填空:(1)0___{0};(2)0___Ø;(3)0___N;(4)

10、-1___Z;(5)π___Q;(6)0___N*.例3、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1)

11、x

12、<4的所有整数;(2)方程(x-1)(x2+x-2)=0的解的集合;(3)直角坐标平面上第三象限的点;(4)函数y=

13、x

14、的所有函数值组成的集合.(5)被5除余数为2的自然数的集合.整1、集合:我们把能够确切指定的一些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简称集。集合中的各个对象叫做集合的元素。2、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Ø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5、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

15、N、N*、Z、Q、R复习ex1、判断元素0,1,(0,1)分别与集合A={x

16、y=x2+1},B={y

17、y=x2+1},C={(x,y)

18、y=x2+1}之间的关系。ex2、已知集合A={2,a2+1,a2-a},B={0,7,a2-a-5,2-a},5∈A,求集合B.分类讨论的思想检验的思想(元素互异性)ex3、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思考、已知集合A={2x,x2-x},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小结一、知识点1、集合、元素以及集合与元素关系的符号表示;2、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3、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二、本节课学习过

19、程中要注意的思想方法1、分类的思想;2、检验的思想;3、回到定义的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