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第6课孔雀东南飞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2

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第6课孔雀东南飞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2

ID:43285506

大小:5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9

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第6课孔雀东南飞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第6课孔雀东南飞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第6课孔雀东南飞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第6课孔雀东南飞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第6课孔雀东南飞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第6课孔雀东南飞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孔雀东南飞班级:;小组:;姓名:;评价:「课题孔雀东南飞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主备人审核人时间2学习目标L、生字词的注咅标调。2、解释重点字词;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翻译语句。重点难点解释重点字词;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翻译语句。方法探讨法一、探知部分(学生自主完成)1、文体知识一一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兼及创作、收集民间歌谣,以供朝廷制礼作乐之用。汉乐府:主要反映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爱情的乐府诗歌,以五言为主,句式灵活,语言流畅,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

2、集》屮。《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2、作家徐陵(公元507—583)字孝穆。今山东炎[5城人。南朝陈朝文学家。少好学,八岁即能文,博涉经史,纵横有口辩。梁时,官东宫学士,并两次岀使北朝。入陈,历仕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等,主持朝廷重要文书的草拟。其诗赋皆淫靡绮艳,与庾信同为官体诗代表作家,时人称为“徐庾体”。曾编选《玉台新咏》十卷,是现存我国较早的诗歌总集之一。原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徐孝.穆集》。《》南朝,陈徐陵编选。十卷。书成于梁代。是《诗经》《楚辞》Z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所收诗歌

3、上自汉魏,下迄梁代,共七百九十六篇,其中为《文选》所收者六十九篇。选诗范围较狭窄,多叙男女闺情,但也不乏杰作,如具有反封建礼教的积极主题和高度艺术成就的我国第-首成熟的长篇叙事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世或题作《孔雀东南飞》)即最先见于此书。•3、作品《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开头一篇小序,叙述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未建安中,但成诗时间可能稍后一些。全诗357句,1785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学生笔记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

4、诗是《格萨尔王》,英雄史诗,一千万字。)《孔雀东南飞》原名《》,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它是继《诗经》《楚辞》以后较早的一部古诗总集。4、写作的时代背景故事发生在“()”。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5.古代婚姻礼仪六

5、礼:古代的婚姻礼仪。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一娶亲程式,周代即己确立,最早见于《礼记•昏义》。以后各代大多沿袭周礼,但名H和内容有所更动。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三年)曾命刘歆制婚仪。汉朝以后至南北朝,皇太子成婚无亲迎礼。而从东汉至东晋更是因社会动荡,顾不得六礼,仅行拜时(拜公婆)之礼,连合沓仪式也不要了。直到隋唐,皇太子才恢复行亲迎礼,帝室成婚也照六礼行事。宋代官宦贵族仍依六礼,民间则嫌六礼繁琐,仅行四礼,省去问名和请期,分别归于纳采和纳征。《朱子家礼》连纳吉也省去,仅取三礼,三礼也成为明

6、代的定制。清代仅重纳采、亲迎二礼,屮间加女家铺房一礼。清代《通礼》载,汉官七品以上才实行议婚、纳釆、纳币、请期、亲迎五礼。清末后,六礼演变纷繁,也就逐渐衰落了。(1)纳采婚姻礼仪。为六礼之首礼。男方欲与女方结亲,请媒妁往女方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古纳采礼的礼物只用雁。纳采是全部婚姻程序的开始。后•世纳采仪式基本循周制,而礼物另有规定。清代的纳采多为定婚礼,与历代不同。(2)问名婚姻礼仪,六礼中第二礼。即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取回庚贴后,卜吉合八字

7、。《仪礼•士昏礼》:“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郑玄注:'‘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贾公彦疏:“问名者,问女之姓氏。”(3)纳吉婚姻礼仪。六礼屮第三礼。是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古吋,纳吉也要行奠雁礼。郑玄注:“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婚姻之事于是定。”宋代民间多以合婚的形式卜吉定婚。至明代,以媒氏通书、合婚代之。清代,纳吉一仪已融于问名和合婚的过程中。民国时期,无纳吉仪,只有简单的卜吉习仪,多将女方庚贴放置灶神前,如三日内无发生异事,则认为顺利,就拿男女庚贴去合婚。(4)纳征亦

8、称纳成、纳币。婚姻礼仪。六礼中第四礼。就是男方向女方送聘礼。《礼记•昏义》孔颖达疏:“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男方是在纳吉得知女方允婚后才可行纳征礼的,行纳征礼不用雁,是六礼唯一不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