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ID:43293199

大小:198.98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9-28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江西省樟树中学2019届高二(上)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范围:高考范围考试吋间:2017/12/28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9分,每小题3分)中国传统处世之道的文化性格(节选)贵和尚中,是中国人处世性格的显著特征。“和”与“屮”是中国传统文化屮极为重要的思想范畴,它们虽然具有哲学上的意味,但立足点仍在于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并直接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法与处世观念。在中国古代的经典论述中,“和”的基本涵义是和谐,古人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更特别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孔子主张“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

2、人和”,就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和平、和谐,以及社会的秩序与平衡为价值目标。民间广为流传的“和气生财”“和气致祥”“家和万事兴”“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等俗谚,以及流播千古的“将相和”“兄弟和”“姑嫂和”等历史美谈,便反映出以和谐为取向的社会心态趋势。中国人的贵和取向与自身的生存环境有密切关系,中国是一个农业宗法型社会,乡土社会稳定的生活秩序,聚族而居的血缘亲情,以及在落后条件下对互助协作的寻求,正是“和为贵”处世观念的现实基点。中国古人所推崇的“中”,既是认知事物的一种态度与方法,又是一种做人处世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儒家又把尚中与贵和联系在一

3、起,《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着逻辑的关联,“和”包含着“中”,“持中”就能“和”。在漫氏的历史岁月中,“中和”观念被历代思想家反复强调,积淀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心理定势和特有品格,并造就了屮国人处世性格的鲜明特点。作为实现并保持和谐的手段的“执中”,应用于为人处世,则表现为凡事讲求适中,毋过亦毋不及,适可而止,恰如其分。正如中国传统处世箴言所说“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这些代表性言论,充分表现了传统处世Z道屮的屮庸精神。正是因为具有“在

4、观念的世界里和行动的世界里都不把事情弄到极端”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中国人几乎“在思想上对所有过激言论,在道德上对所有过激行为”产生“厌恶”。“凡持极端说的,一经试验,辄失败;而惟中庸之道,常为多数人所赞同,而且较为持久。”总的看来,贵和尚中能有效地避免过激或对抗行为,减少人际摩擦与社会内耗,使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带有浓厚的人情味,较为稳固持久,对社会具有良性功能。但其负面效应亦不可忽略。对“屮和”气象的崇尚与追求,在消解缓和正面冲突的同时,又导致人与人Z间不满情绪表达的间接性和模棱两可、表里不一的市偿习气,人与人之间难以形成坦诚轻松的交流风格。更重要的是,对“中和”品格的推崇和执着,压

5、抑了个性的发展,助长了不求进取、反对冒尖、无所作为的保守心理,导致了民族性格中竞争与开拓意识的匮乏。1.下列对“和”与“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屮国古代的经典论述屮,“和”的基本涵义是和谐,其屮包括宇宙自然、人与自然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B.贵“和”取向与乡土社会稳定的生活秩序、聚族而居的血缘亲情以及落后的生存条件有密切关系。C.“和”与“中”存在着密切的逻辑的关联,二者相互包含,只有“贵和”才能“持中”。D.“屮”既是认知事物的态度与方法,又是做人处世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儒家认为它是天下之根本。2.下列各项不属于“贵和尚屮”思想在处世屮的具体表现的一项是()A.以和谐为

6、取向,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和平、和谐。B.减少人际摩擦与社会内耗,使人际关系带有浓厚的人情味。C.不把事情弄到极端,儿乎对所有过激言论和过激行为产生厌恶。D.凡事讲求适中,毋过亦毋不及,适可而止,恰如其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贵和尚中,是中国人处世性格的显著特征”一句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全文围绕这一中心正反对比,层层展开论述。B.“和”与“屮”是屮国传统文化屮重要的思想范畴,“屮和”观念被历代思想家反复强调,积淀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心理定势和特有品格。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多处引用古人的经典论述,主要是为了增加文章的文化品位和可读性,同吋顺带地增加了文章的

7、说服力。D.作者认为,对“中和”品格的推崇和执着,压抑了个性的发展,导致了民族性格中竞争与开拓意识的匮乏,因而不宜再正面宣扬。(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4-6题(14分)与虫共眠刘亮程①我在草中睡着时,我的身体成了众多小虫子的温暖巢穴。那些形态各异的卑小动物,从我的袖口、领口和裤腿钻进去,在我身上爬来爬去,不时地咬两口,把它们的小肚子灌得红红鼓鼓的。吃饱玩够了,便找一个隐秘处酊然而睡。②我身体上发生的这些事我一点也不知道。③那天我翻了一下午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