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ID:44539422

大小:134.2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23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江西省樟树中学2019届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考试范围:必修三考试吋I'可:2017.12.29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1.孔子把“仁”说成是“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梯是“仁”的根本,乂由血亲Z爱推及开大。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些均反映出A.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B.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C.儒家思想

2、与宗法制相糅合0.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2.老子认为“无为无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着神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造作安排。该思想A.源自对社会现实的反思B.批驳了诸子百家思想C.希望重建等级社会秩序D.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3.王守仁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Z于心而是也,虽其言Z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据此可见A.王阳明鄙视孔子为圣人B.心学提倡善恶自明为良知C.知行合一是心学的精髄D

3、.王阳明背离传统儒学思想4.清学者戴震说:“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Z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体现出其反对君主专制的倾向B.经世致用的朴实学风成为主流C.封建统治秩序遇到未有之危机D.天理人欲对立观受到理性批判5.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对上述论述理解正确的是A.触及到君主专制制度的要害B.提出了民主政治的基本构想C.将民本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

4、D.对清代制度产生深刻的影响1.近代有美术史家曾言:“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自十九世纪以来,以科学之理研究光与色,其于物象体验入微。而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该学者认为A.文人画和西洋画都以形似为重B.文人画和立体派都缺乏科学依据C.文人画和西洋画可以取长补短D.文人画和立体派都注重蕴含精神2.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阅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苏轼的书法主张从侧面上反映了当时A.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族

5、矛盾尖锐B.理学思想的影响C.书法艺术已进入自觉阶段D.反封建意识的出现&圣人,旧指品德智慧极高的人。下列对我国古代有关圣人评述不正确的是A.孔子一一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思想核心是“仁政”,被誉为“至圣”B.张仲景一一东汉末年的名医,著有《伤寒杂病论》,被誉为“医圣”C.王羲之一一东晋著名书法家,其作《兰亭序》被誉为第一行书,被誉为“书圣”D.杜甫一一唐朝著名诗人,其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9.曾国藩在《讨粤匪檄》说:“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

6、乃开辟以來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樂,不思一为之所也”。下述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冲击儒家思想B.儒家思想在晚清地位岌岌可危C.清王朝依旧坚持儒家为正统D.洪秀全思想与主流价值观相悖9.“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酋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収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屮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

7、彩。”由此可见,康有为的主要意图是A.颠覆孔孟学说,实行君主立宪制度A.借助历史传统,宣传维新变法主张B.抨击顽固势力,铲除封建统治基础D.顺应革命潮流,积极推进社会变革11•小国近代化的过程也是国人不断启蒙的过程。时代不同,各个时期的启蒙主题各异。某时期的启蒙主题是“群(族群,即民族国家)”,而不是“己(个人)”。这是要告诉中国人:世界是弱肉强食的生存竞技场,中国虽是大国但不是强国,再不觉醉,就要灭亡了。这种启蒙思想或运动最有可能是A.明末清初具有民主色彩的启蒙思想B.鸦片战争期I、可以林则徐、魏源为

8、代表的新思想C.19

9、U: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D.以民主、科学相号召的新文化运动12.对孙屮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有的学者认为“孙屮山民族主义提出的社会根源是屮华民族灾难日甚一日,清朝政治腐败不堪和流传会党中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也有的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从思想渊源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多一些,这与孙中山的经历有关,更是当吋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上述评论都旨在强调A.传统文化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B.外部因素对孙屮山思想的影响C.时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