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word版---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精校word版---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ID:43388931

大小:426.41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9-30

精校word版---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精校word版---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精校word版---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精校word版---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精校word版---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校word版---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历史学科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1.春秋战国时期,“新乐”兴起。孔子的弟子子夏认为:新乐进退无序,“奸声以滥,溺而不止”,舞者的动作犹如猴戏,观赏之后既不能述说礼乐的美妙,又不能体会古人的道理。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社会转型下新旧文化的冲突                B.专制影响评判问题的客观性C.战乱环境中艺术发展受制约                D.文化在交流融合中不断发展2.“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更是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的精神支柱,由于其与“君权神授”同为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而广为统治阶级所接受,

2、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这表明A.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    B.“灾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集权C.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        D.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政治秩序3.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

3、索世界本源4.明末清初出现了著名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他们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命题,臂如“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知古必先通今”、“史书之作,签往所以训今”。这反映了三大思想家A.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B.呼吁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C.仍然属于儒家学派的代表                    D.力图深刻反思明亡的原因5.《三才图会》(图2)“地理一卷”记载:“地与海本是圆形,而同为一球,居天球之中,如鸡子黄在青内。有谓地为方者,乃语其定面不移之性,非语其形体也。”材料反映了图2(明)《三才图会》插图A.西学传入受到旧有观念的解

4、释与重构B.地圆学说颠覆“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C.近代自然科学成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D.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6.在中国古代,一代一代的诗人们用磅礴的气势,有力的语言,唱出了无数振奋人心的黄钟大吕之声。“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这是鲍照的决心和誓言。“大鹏一日从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是李白的宏伟之志。对于这类诗词所创造的意境,唐代诗僧皎然用“忠”、“志”、“力”去标举它。这反映了A.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                    B.儒学精神融入社会生活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                    D.儒家思想受到普

5、遍认同7.中国山水画往往通过对自然界的赞美来表现出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许多画家在创作中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画家们在作画时力求简单、随意,把画作为纯粹的内心直觉体验。这表明中国山水画A.注重营造温馨的气氛                            B.体现出儒道思想的影响C.都用于表达政治观念                            D.力求再现客观真实世界8.公元前5世纪中叶,由于社会需要,古希腊出现了“教授智慧”的智者。但是到了后期,某些智者为达目的,通过不顾事实地玩弄概念,把哲学蜕化为概念游戏、颠倒是非

6、的方术,因而有些人又把智者称为诡辩者。材料反映出在古希腊A.思想学术走向没落                                B.诡辩亦为社会需要C.智、诡界限逐渐消失                            D.个人主义有泛滥迹象9.亚里士多德认为:“使用奴隶与使用家畜的确没有很大的区别。因为两者都是用身体提供生活必需品。……很显然,有些人天生即是自由的,有些人天生就是奴隶,对于后者来说,被奴役不仅有益而且是公正的。(《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政治学》第11—12页)”。下列哪一观点符合亚里士多德的这一逻辑A.对于不平等的人施以不平等才是真平等B.对于平等的人

7、施以不平等才是真平等C.奴隶和自由人的不平等不是天生的D.正义与否在于是否使用和奴役奴隶10.新教伦理所表现的现世禁欲精神,合理安排的伦理生活却无意中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新教伦理赋予了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印度教、佛教、儒教、道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没有经过宗教改革的各大宗教,其古老宗教伦理精神对于这些民族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上述材料体现了A.新教伦理精神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B.只有奉行现世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