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名著论文半部论语

国学名著论文半部论语

ID:43391905

大小:2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01

国学名著论文半部论语_第1页
国学名著论文半部论语_第2页
国学名著论文半部论语_第3页
资源描述:

《国学名著论文半部论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国学名著论文半部论语半部论语摘要:孔子的《论语》一路走來,仁义、孝、积极入世、知具不可为而为之……这些都成为中华民族潜意识中的内在气质,从春秋战国,到汉唐宋元,说不尽道不完,无穷展现。关键词:儒家精神,论语正文: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此成语出口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学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论问普。普略不隐,対Fh'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这就是《论语》。要说这部小小的册了,前后不过几百条言行记录,但却永远整理不清它的关健词:仁,直徳,诚,为仁由己,君子,大人,自省,忠恕,礼,乐……

2、作为儒学的第一本经典,其原创性地位是其他著作不可同II而语的。试想想,在百家争鸣的战国时期如果孔子没冇留下他的言行著述,没冇培养起弟子三千,那就没有曾子子思子,也就没冇孟子,统治者堂而皇之的使用刑名法学管理百姓。数代之后统治者发现仅看刑名Z学是不好用的,于是极可能孕育出一种类似儒学的理论,但如果历史让一位乖戾之徒承担这个使命,或者让类似董仲舒这样只想“货与帝王家”的人构筑这将要取得独尊地位的思想体系,那怎么及得上孔子这位忠厚长者的思想呢?幸亏丿力史是让孔子他老人家开创了儒学。所以《论语》的地位更是牢不可撼的。论语的粘神是泽被后人、深铸其屮的。—、知其不可为而为Z

3、积极入世,胸怀苍生,身无半亩而心忧天下,这恐怕是“累累若丧家Z犬”却依然推行学说不倦的孔子最最一以贯Z的精神吧。仁义孝悌,积极人世,佐君治民,关心民瘓,为国家大业而舍一己之私,甚至达到为国家而不惜牺牲名声与生命的高度。这种追求崇高的理想主义精神,成为君了儒生薪火不断的动力,那普遍的“兼善天下”Z志,那天下苍生的仁者情怀,延续至今。这是要“一以贯之”之所在。汉代是儒家独尊的时代,是治经最盛的时候,儒生深受这种精神影响,最突出的体现就在东汉末年党锢Z案了罢,越是黑暗邪恶越是能体现儒家精神的力量。从李固到李膺,从范滂到陈蕃,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虽然一个一个为外戚宦官所

4、杀害,总是不肯在那个浑浊不清的时候转身离开以保身,总是要抗争到底,坚守到底,一以贯Z。汉末三国相争,白骨蔽荒野,世人该是人人自危的,却有王粲赋一首《咏史》,其诗云:荆轲为燕使,送者盈水滨。编素易水上,涕泣不可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悲歌在历史的时空里回荡而来。战乱却不全身以自保,为了“理想”哪怕一去不复还呢?建安诗歌,作慷慨Z音,那对于现实的不尽忧叹和对生命的深沉感念,如果不是执着于生又怎会发出呢?曹植当是最好的明证了,“名编壮士粘,不得中顾私,捐駅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锐意进取精神时时充溢在他的诗篇中,这首《白马篇》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的

5、昂扬斗志和万丈豪气。然而曹植不也写过寻求解脱超然世外的游仙诗吗?这算是将儒家理想一以贯Z了吗?很明显,若不是痛苦太其,子建也不会寻什么仙,如果不是太执着于不可实现的儒家鄂情怀,他也就不会痛苦太甚!事实上,在他被压抑难口遣的时间里,"国仇亮不塞,甘心思丧元”的念念不忘,“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的自叹身世,上书屡求自试,这才是他的内心。在曹丕即位后,兄弟间的敌意已是难免,他没有退守一隅,明哲保身,而是而对,坚持。可惜的是,他的哥哥和侄子并没有超越这些恩怨,也不理解曹植,反而认为曹植时时都会威胁到他们的统治,而曹植的表门也就变成了矫情自饰,成了他掩饰自C的野心的故意

6、之举。悲剧。悲凉。这是论语的悲剧,是儒家的悲凉。《论语》有半点被当朝君主赏识吗?说起心怀天下一以贯Z,乂怎么能避开杜甫呢?。一部杜诗,一部忧患Z书。笔触从个人的身世之感伸向社会现实,他的诗中充满着优时优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力物的仁爱楮神,“以饥寒之身而怀济世之想•处穷用之境而无厌世之心”,想想杜市好像孔子,一样的仁爱忠厚老者,一样的潦倒不用于世,一样的圣人地位,一样的不可超越,一样的膜拜。“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越觉伤感,若不是满怀心事如块垒难以自解,乂怎会好花当前更心伤呢?那块垒何以沉积下来?只因万方多难而我无处报国,只能眼见世事如此。忧虑了一生

7、,沉郁了一生,到最后仍是慨叹“公孙仍恃险,候景未生摘。书信屮原阔.干戈北斗深”这样撒手人寰。如此的“自作多情”,如此的“一•厢情愿”,如此深重的爱,一以贯Z,死而后已。到得元朝,文人们满腹牢骚都喊着要归隐的,这可还是儒家的人吗?“会作山中相,不管人问事,争甚么半张名利纸”,元代文人是这样的心意了。且慢下结论。看马致远是怎么说的,"酒旋沽,鱼新买。满眼云山画图开,清风明月还诗债。本是个懒散人,乂无其经济才,归去来”(【南吕・四块玉】〈恬退》),看似甚是消沉,倒向了道家那一边去了,可是细细想,一个真的旷达恬淡、丁世无求的庄子式人物,说出这种话來都嫌显得下等了,只有,

8、也只有内心放不开天下的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