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的历史反思

人类学的历史反思

ID:43396460

大小:3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01

人类学的历史反思_第1页
人类学的历史反思_第2页
人类学的历史反思_第3页
人类学的历史反思_第4页
人类学的历史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类学的历史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类学对历史的反思——读王明珂相关著作有感西南人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重庆400715摘要:本文是笔者读王明珂相关历史人类学著作后,对其提出的一些观点的介绍,并简单地阐述了笔者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关键词:王明珂;历史人类学;民族认同;引言丿力史人类学或者说人类学的“丿刃史化”,即是指从将文化概念放到历史过程中考察的一种研究。近年來,人类学界有许多人转向了历史化的研究,当然也有很多历史专业的学者转而从人类学视角來从事相关的历史研究,或者可以说,人类学和历史学之间的交流更加紧密了。人类学的历史研究,与以往的历史研究不同,传统的历史研究主要是讲求挖掘新材

2、料进行并逻辑分析和对比分析从而探求丿力史真实。人类学丿力史研究与此不同,注意的是在文化的框架下去进行历史过程研究,人类学不强调人们所谓历史的真实性,而注重的是不同文化的人们去组织和阐述历史的方式,以及他们是怎样去看待历史。王明珂是台湾著名的历史学者(或者也可以说是人类学者,尽管其木人不承认自己的人类学身份),其主要从事的便是历史人类学研究,其通过对川西北羌族的人类学调查,对传统历史知识和人类学观点捉出了一系列新看法,值得我们去深思。一、近代建构论及其缺陷熟悉民族认同理论的人都知道,“近代建构理论”指的就是中华民族(或者说我们的国族),其实是近代知识

3、分子在国族主义下集体建构的“想象群体”,一些我们认为古老的文化传统,我们当前的国族认同,以及国族下的民族区分,以及相关的语言、体质、民族与丿刃史知识,都在此过程屮被建构起来的。“十九世纪中叶以降,中国长期在西方以坚船利炮为后盾的优势文化冲击下,不得不俯首下心,逐步放弃传统天朝中心的世界秩序,转而以西方'国族国家'为典范,着手从事屮国'国族'的塑造。”I比如拿汉族来说,各地地方风俗和信仰差别不能说不大,北方饮食以小麦为主,而南方以大米为主,从主要饮食而衍生的各种风俗习惯肯定又各不相同。南方汉语与北方汉语差别尤其巨大,彼此之间难以通话,闽方言与北方话分

4、化千年之久,可能相当于英语和德语的差别。这些事实也让我们相信民族是被建构的出来的。近代建构者认为建构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木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国族”想象要以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技术与生产关系为其社会基础,而“大规模印刷企业”所发挥的作用,更是“国族想象”赖以存在的坚实基础。近代建构理论对近代国族建构之反思,提醒我们认识到关于中华民族这一概念以及我们所宣称的民族语言知识及文化传统知识确实是有意识Z建构的。然而,建构论者也仅仅是注意到国族的近代建构,建构所指向的遥远历史事实在建构论者眼中只是一种想象,他们对近代以询的长程历史完全不关注或者甚至是否认,这

5、只是割裂了近代与悠久历史过程的联系。屮国各民族的形成有其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有许多民族在这一过程中消失了,比如中山狄、•乌桓、以及后来的“五胡”等都相继融入了华夏的行列,这说明华夏这一国族的建构是长时期的,近代只是这长程建构的一部分,近代建构论对于近代以前的情况无疑是不具解释力的。二、华夏边缘扩张的方式——攀附在王明珂的《论攀附》一文屮,他意在说明,“近代以'皇帝'或'炎帝'的为共同祖源的国族想彖,是一沿续性历史过程的最新阶段。”2在中国历史上,不断地在进行着类似的建构。“在战国晚期的华夏认同中'黄帝'已成为此一群体Z共祖”3。王明珂指出攀附黄帝(或

6、炎帝)及其后裔,不断地使得华夏边缘人群(这里指的华夏边缘不仅仅是指华夏的政治地理边缘也指华夏之社会边缘)摆脱边缘而形成新的华夏边缘。而这一攀附是通过“得姓“及与此相关的祖源记忆来完成的,确实,历史上的少数民族都是通过改汉姓并与炎黄记忆产生联系而融合于华夏的。魏晋南北朝至辽金时期,进入中国的北方各部族领袖家族,常以攀附黄帝或炎帝來合理化口身的统治者身分,并以此夸耀并门别于其它北方部族。】沈松桥:《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帝神话与晚淸的国族建构》,台湾社会研究季刊,第二十八期,1997年12月2王明珂.《论攀附:近代炎黄子孙国族建构的古代基础》,台湾:《中

7、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73.3(2002):583-624彳王明珂.《论攀附:近代炎黄子孙国族建构的古代基础》,台湾:《屮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73.3(2002):583-624攀附不仅仅是华夏地理边缘人群的行为,也是其社会边缘人群Z行为。华夏社会边缘指的是处在社会的中下层的被统治的人群,王明珂指出,中国人的家族并不是自古就有的,“有姓与文字族谱记忆的家族群体之存在与广布,在屮国有一个发展过程/…作者推测上古时期中国社会底层民众很可能是没有姓的,而随着上层门阀世族的发展以及科举盛行以来的社会底层向上流动,无姓变得冇姓,并在历史上寻

8、求到一个荣耀的祖源,与黄帝直接或间接地产生联系,这一趋势是不断向社会中下层扩张的,以至于在社会边缘上,到近代华夏已经扩张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