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仿佛》教案 上海五四制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仿佛》教案 上海五四制版

ID:43410660

大小:9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01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仿佛》教案 上海五四制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仿佛》教案 上海五四制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仿佛》教案 上海五四制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仿佛》教案 上海五四制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仿佛》教案 上海五四制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仿佛》教案 上海五四制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仿佛【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语言等方式,感受小诗中诗人丰厚的念母、爱母、颂母的情怀。2、学会一种“美读”(从欣赏的角度去读)诗歌的方法。说明:《仿佛》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众多歌颂母爱的诗歌中的一首,于1926年写成,最早由我国著名文学家谢冰心翻译给中国读者。这首诗语言极为质朴,如话家常,所以,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不巧妙引导,是很难一下子于平淡中感受到母爱的深厚的。况且,这首诗仅有12行、文字极为简略、用词极为朴实,会让学生感到寡淡无味。所以,老师要在引导品读上下功夫,通过反复诵读、仔细体味来感悟、体会、理解成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另外,作者写这首诗时已经65岁,诗中反复说

2、“我不记得我的母亲”,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实际的情形是:诗人是家中第14个孩子,而母亲每天要操持近100口人的家庭的事务,忙碌情形可想而知,再者,母亲死的那年,诗人才13岁,并且,当时他还处在熟睡之中,等到他一觉醒来,才知道母亲已经离开了人世。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方面,诗人对母亲的印象应该是越来越谈,另一方面,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应该是越来越浓烈、越来越深刻,所以,每节诗的第一句语义总是与后面的三句形成了转折,跌宕起伏,而且,诗人不断吟咏,母爱渐次清晰、扩大、直至漫溢开来,将“我”“包裹”。至此,作者用极为朴素的意象如“在游戏中间”、“在我玩具上回旋”、“她在晃动我的摇篮时所哼的那些

3、歌调”、“在初秋的早晨”、“合欢花香”、“庙殿里晨祷的馨香仿佛向我吹来母亲的气息”、“母亲凝住我的目光布满了整个天空”等等,表达了最深挚的感情。这就是妙笔,体现的是大家风范,这些正是老师要刻意引导学生去玩味的地方。当然,在完成以上目标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学法的传授,最终达到“学会一篇,是为了学会一类”的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反复诵读,仔细品味,用心感受字里行间汩汩流淌着的念母、颂母的深情。2、难点:感悟作者朴实的文字背后的浓烈的感情。说明:这首诗文字简朴而浅显,对当今大多数八年级学生来说,阅读它,字面上不会形成任何障碍,反而会因为文字过于简单,容易形成阅读审美疲劳。为了避免这

4、一现象的发生,老师就应该巧妙合理地引导学生去感受朴实的文字背后蕴藏着的深厚而浓烈的怀念母亲、歌颂母爱的真挚、崇高、丰厚的情怀。【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一个口口声声“我不记得我的母亲”的人,他心中有着怎样的母爱呢?他又是怎样来表达母爱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仿佛》这首小诗,走近泰戈尔,走进泰戈尔丰富的内心世界。 随手板书课题:仿佛希望学生心中产生强烈的震撼,思索“不记得母亲”的人“心中有着怎样的母爱呢?”“又是怎样来表达母爱的呢?”①这一提问在于造成学生心里的巨大反差,激活学生的思维,为理解该诗运用“正反对照”表达情感的方法作必要

5、的铺垫。②这样入题简洁明了,针对性极强,避免了“先介绍作者,再引入课文”泰戈尔的老套套。介绍作者放在后面的环节中随机插入。初读诗歌,感受作者心中的母爱①请同学们放声自由地朗读全诗3—4遍,力争每一遍都能读出点不同的味儿来。读的过程中,随手圈、点、画出你认为能传递深情的词句来。②读完后,哪位同学能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初读感受?(师听发言,及时点拨,为下一步骤把品析引向深入作必要的准备。)①学生自由地尽情地读诗歌,整体感知。 ②3—4人发言。说出本诗表现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之类就可以了。③学生听老师简单介绍与本诗相关的作者的情况。①读是解密该诗的关键,所以,要让学生尽情地尽兴地读,教师万不可

6、操之过急。②学生发言只要能说出本诗表现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之类的意思就行了。③这一步是学生初读诗歌,老师听学生读、说,及时了解学生的理解状况就可以了。再读诗歌,逐节品析①请同学们分组朗读。②请哪位同学说说,通过这种形式的朗读,你有了什么新的感受?③请大家以“我以为……词(句)写得好,它写出了……”为格式,说一句或几句话。④老师及时简介作者与本诗相关的情况:写这首诗时作者已经65岁,诗中反复说“我不记得我的母亲”,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实际的情形是:诗人是家中第14个孩子,而母亲每天要操持近100口人的大家庭的事务,忙碌情形可想而知;再者,母亲死的那年,诗人才13岁,并且,当时他还处在熟睡之中

7、,等到他一觉醒来,才知道母亲已经离开了人世。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方面,诗人对母亲的印象应该是越来越谈,另一方面,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应该是越来越浓烈、越来越深刻。 附:老师赏析示范:我认为第一节写得好,作者开篇说“我不记得我的母亲”①学生一组读每节的第一句,另外三个组齐读每节的后三句。②学生发言,希望能说出:我仿佛觉得,诗人说“我不记得我的母亲”这个声音尽管在每一节都有,但是,越来越微弱,越来越低沉,而“记得”的成分越来越清晰,母爱在诗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