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学 第8章 中银行货币政策目标选择

中央银行学 第8章 中银行货币政策目标选择

ID:43415054

大小:518.00 KB

页数:100页

时间:2019-10-08

中央银行学 第8章 中银行货币政策目标选择_第1页
中央银行学 第8章 中银行货币政策目标选择_第2页
中央银行学 第8章 中银行货币政策目标选择_第3页
中央银行学 第8章 中银行货币政策目标选择_第4页
中央银行学 第8章 中银行货币政策目标选择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央银行学 第8章 中银行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八章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第一节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及调控体系中的作用一、货币政策的内涵(一)货币政策的定义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条街和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等中介指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2、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引起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变化、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国际收支平衡的变化等,因此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最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之一。3、中央银行在法律授权许可范围内独立地或在中央银行领导下制定货币政策,并运用拥有的货币发行特权和各种

2、政策手段,利用其领导和管理全国金融机构的特殊地位,组织货币政策的实施。(二)货币政策内容1、表面上看,货币政策仅包括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但是,由于货币政策作用过程的原因,货币政策一旦实施,如何发生作用、如何使其按照政策意图发生作用、如何又进一步影响实体经济中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等都是货币政策所要研究的问题。因此,货币政策实际上包括:政策目标、实现目标的政策工具、各种操作目标和中间目标、政策传递机制和政策效果等内容。2、上述基本内容紧密联系,构成一个国家货币政策的有机整体。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

3、,必须对这一有机整体进行统筹考虑。3、从货币政策的作用范围来看,货币政策包括三个部分:(1)信贷政策是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对信用进行管理而采取的方针和各种措施。 首先,调节社会信用总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 其次,在总量既定的条件下,调节社会信用的构成,合理分配资金,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使用的措施有一般性的和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及直接和间接信用管制手段。(2)利率政策是中央银行控制和调节市场利率的方针和各种措施,是中央银行间接控制信用规模的重要手段。 主要内容包括控制和调节

4、市场利率的一般水平,使市场利率能够比较正确地反映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以及控制和调节利率结构,使资金的流动按照政策意图进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调节市场利率的措施有两种,一种是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经济体中使用的措施,即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率政策的调节,间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而在市场经济比较不发达的经济体中,往往采取对利率直接管制的措施。(3)外汇政策是中央银行控制和调节汇率、实施外汇管制、控制国际资本流动和平衡国际收支的方针和各种措施。具体措施主要有汇率政策和行政管制。(三)货币政策的特点1、货

5、币政策是宏观政策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国际收支。 作用对象是与宏观经济目标有关的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金融市场的有关指标,不直接涉及单个银行或企业的金融行为。 反之,财政政策则是以调节结构变化为目的,例如经济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可能对个别企业、行业或区域产生影响。2、货币政策是调整社会总需求的政策,而不是调整社会总供给的政策。因为在货币经济中,社会总需求表现为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多寡调整社会总需求间接影响社会总供给,从而促进社会总需求和总

6、供给的平衡。3、货币政策是间接调控政策。政策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运用再贴现率政策、法定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政策,通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与私人金融机构的金融交易,对私人金融机构的行为产生影响而实现的。因此,货币政策从实施到产生效果,存在时滞,需要密切注意货币政策的传导。同时,也表明要有效地实现政策目标必须以存在一个高效率的金融市场为前提,如果金融市场没有效率,政策也就无法按照经济学原理产生效果。因此,货币政策依赖于市场,是“加强市场机制”的政策。与此相反,财政政策是对“市场机制失效”的干预。市场机制有利

7、于提高效率。但是,也会带来收入分配和资源分配的偏差,例如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和社会资本的匮乏。因此,财政政策主要表现为税收政策、补贴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以及公共投资政策。也就是说政府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对私人经济主体的行为产生影响达到政策目的。4、货币政策目标是长期的,因此货币政策也是长期政策。尽管具体的货币政策措施是短期和随时可变的,但是其发挥作用必须通过市场和市场机制的传导,难以做到立竿见影。(四)货币政策的功能1、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保持币值稳定。使货币供给不成为重大经济波动的根源,维护宏观

8、经济的正常运转。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是社会经济平稳运行的前提。社会总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由一定时期的货币供给量决定。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社会总需求,从而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避免因为货币过多或过少而造成经济的过度繁荣或萧条。2、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采用逆向的货币政策,对各种经济干扰因素发挥抵消作用,降低经济波动的程度。当经济过度繁荣、出现通货膨胀时,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社会总需求,缓和通货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