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的性质(第1课时)

分子的性质(第1课时)

ID:43462736

大小:390.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0-08

分子的性质(第1课时)_第1页
分子的性质(第1课时)_第2页
分子的性质(第1课时)_第3页
分子的性质(第1课时)_第4页
分子的性质(第1课时)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子的性质(第1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一课时)【知识回顾】问题1、写出H2、O2、N2、HCl、CO2、H2O的电子式和结构式。问题2、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周围出现的机会是否相同?即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分子H2O2N2HClCO2H2O电子式结构式非极性共价键极性共价键一、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一)键的极性HClCl2共用电子对有偏移(表明电荷分布不均匀)共用电子对无偏移(表明电荷分布均匀)2、共用电子对是否有偏移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呢?是由于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不同造成的。1、键的极性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共用电子对是否有偏移【思考】:有偏移(电荷分布不均匀)无偏移(

2、电荷分布均匀)非极性键极性键3、判断方法:(1)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2)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练习:指出下列微粒中的共价键类型1、O22、CH43、CO24、H2O25、O22-6、OH-非极性键极性键极性键(H-O-O-H)极性键、非极性键非极性键极性键根据电荷分布是否均匀,共价键有极性、非极性之分,以共价键结合的分子是否也有极性、非极性之分呢?分子的极性又是根据什么来判定呢?有!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非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2、判断依据:1、概念(二)分子的极性看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是

3、否重合与键的极性、分子的空间构型有关只含非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分子H2O2N2电子式键的类型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还有P4、C60、S8、C70、B12等为非极性分子非极性键非极性键非极性键【讨论】那么,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吗?不一定,要看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是否重合,即看极性的向量和是否为0.HCl共用电子对HClHCl分子中,Cl吸引电子的能力强,共用电子对偏向Cl原子,所以Cl原子一端相对地显负电性,H原子一端相对地显正电性,整个分子的电荷分布不均匀,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故为极性分子。δ

4、+δ-以极性键结合的双原子分子为极性分子分析方法:从力的角度分析在ABn分子中,A-B键看作AB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根据中心原子A所受合力是否为零来判断,F合=0(极性向量和为0),为非极性分子;F合≠0(极性向量和不为0),为极性分子。【讨论】那么,多原子的分子如何判断呢?看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是否重合,即看极性的向量和是否为0.C=O键是极性键,CO2是直线形分子,两个C=O键是对称排列的,两键的极性互相抵消(F合=0,即极性的向量和为0),所以整个分子电荷分布均匀,是非极性分子。180ºF1F2F合=0OOCCO2HOH105ºF1F2F合≠0

5、O-H键是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偏O原子,由于分子是V形构型,两个O-H键的极性不能抵消(F合≠0),所以整个分子电荷分布不均匀,是极性分子。H2OHHHNBF3NH3120º107º三角锥型,不对称,键的极性不能抵消(F合≠0),是极性分子F1F2F3F’平面正三角形,对称,键的极性互相抵消(F合=0),是非极性分子109º28'正四面体型,对称结构,C-H键的极性互相抵消(F合=0),是非极性分子CHHHHCH4常见分子键的极性键角分子构型分子的极性双原子分子H2、Cl2HCl三原子分子CO2H2O四原子分子NH3BF3五原子CH4常见分子的构型及

6、分子的极性无无直线形非极性有无直线形极性有105ºV形极性有180º直线型非极性有107三角锥形极性有120º平面三角形非极性有109º28`正四面体形非极性3、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1)多原子的单质为非极性分子。(2)双原子的化合物为极性分子。(3)判断ABn型分子极性的经验规律: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则为非极性分子;若不等则为极性分子。[练习]判断下列分子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PCl3、CCl4、CS2、SO2非极性分子如:O2、H2、Cl2、P4、C60、S8C70、B12等如:CO、HCl、HF等分子的极性分子

7、的空间结构键角决定键的极性决定小结:自学:科学视野—表面活性剂和细胞膜1、什么是表面活性剂?亲水基团?疏水基团?肥皂和洗涤剂的去污原理是什么?2、什么是单分子膜?双分子膜?举例说明。3、为什么双分子膜以头向外而尾向内的方式排列?【阅读、思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