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现代诊断与治疗

乳腺癌的现代诊断与治疗

ID:43522421

大小:701.00 KB

页数:58页

时间:2019-10-09

乳腺癌的现代诊断与治疗_第1页
乳腺癌的现代诊断与治疗_第2页
乳腺癌的现代诊断与治疗_第3页
乳腺癌的现代诊断与治疗_第4页
乳腺癌的现代诊断与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乳腺癌的现代诊断与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乳腺癌的现代诊断与治疗10/1/2021[概述]定义乳腺癌是一种发生于人体表面乳腺组织内的恶性肿瘤,是乳腺导管上皮细胞恶性增生的结果,主要发生于女性,女性的发病率比男性高100倍。乳腺癌最初都是由于乳腺中有肿瘤形成,很多乳腺癌开始是输乳管的表面细胞产生肿瘤,还有一些是因为乳腺小叶上生成肿瘤。晚期乳腺癌阶段,肿瘤入侵输乳管、乳腺小叶壁或胸部脂肪而形成。癌症还会影响与肿瘤器官相连的淋巴结而导致肿瘤转移(即身体其他部位产生肿瘤)。乳腺癌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且全球乳腺癌发病率几乎均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以美国为例,在60-70年代,平均每14个成年女性中有1人患有乳腺癌,估计

2、每年有10万人患有乳腺癌,有3万人死于该病。而1990年统计,全年新发病人约15万人,而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乳腺癌。1996年统计全美有18.4万新发乳腺癌患者,约4.4万人死于该病。至今每年乳腺癌新发病例达到100万人以上,每年死亡人数达50余万人,成为导致妇女死亡的第二大病因。[分型]◆非浸润性癌(原位癌)非浸润性癌可分导管内原位癌及小叶原位癌。(1)导管内原位癌:导管内原位癌发生于中、小导管,癌细胞局限于扩张的导管内,管壁基底膜完整。导管内原位癌远比小叶原位癌多见,据其组织类型可分为粉刺癌及非粉刺型导管内原位癌。1)粉刺癌:粉刺癌可长得较大而易于触诊到,有一半以上位于乳腺中央部。大

3、体切面可见扩张的导管内含灰黄色软膏样坏死物质,因挤压时可由导管内溢出,像粉刺一样因而得名。肿瘤细胞体积较大,多形性,有丰富的嗜酸性胞浆,核不规则,核仁明显,细胞排列常呈实心团块。中央有大的坏死灶是其特征,也可是单个瘤细胞坏死。坏死区常见粗大钙化灶,导管周围常出现间质纤维化及慢性炎细胞浸润。肿瘤局部切除容易复发。2)非粉刺型导管内原位癌:非粉刺型导管内原位癌的癌细胞比粉刺癌细胞小,细胞有异型,但不如粉刺癌明显,细胞体积较小,因肌上皮消失失去双层结构,常单层排列。可排列呈各种结构。周围无明显间质纤维化。导管内癌经一段时间可发展成浸润癌,但不是所有病例都会发展成浸润癌。◆浸润性癌乳腺浸润性癌是指癌细

4、胞穿破乳腺导管或腺泡的基底膜而侵人间质者。它占乳腺癌的85%以上。(1)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导管癌是导管内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向间质浸润。浸润性导管瘟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它占乳腺癌约70%,其肿瘤的大小、形状、硬度、边界等变化很大,主要取决于癌细胞主质与纤维性间质成分的多少和比例。镜下,癌组织及癌细胞形态多样。一般是在致密的纤维组织间质中可见癌组织排列成不规则巢状或条索状浸润性生长,腺管结构可有可无,核分裂多见。常有灶性坏死或钙化(2)小叶原位癌:小叶原位癌来自乳腺小叶的终末导管及腺泡,主要累及小叶,癌细胞局限于管泡内,未穿破其基底膜,小叶结构存在。肉眼观无明显特征,常是在乳腺切除标本

5、中无意发现;70%为多中心性,双侧乳腺患者占30%~40%。镜下,扩张的乳腺小叶末梢导管和腺泡内充满呈实体排列的癌细胞。癌细胞较小一致,圆形核。有时可见局灶坏死及大汗腺化生等。约25%~30%可发展为浸润癌。根据癌实质与间质的比例及腺管形成状况,浸润性导管癌可分为:1)单纯癌,癌实质与间质大致相等,癌细胞呈实性条索、小梁或巢团块,可有少量腺样结构;2)硬癌,癌实质少、间质成分多而致密,质硬,很少形成腺样结构;3)髓样癌,癌实质多,间质成分少,癌呈片状或巢状,中央有坏死,间质无淋巴细胞浸润;4)腺癌,癌组织中腺管样结构占半量以上等。2)浸润性小叶癌:小叶原位癌的癌细胞突破了基底膜向间质浸润性生长

6、即为浸润性小叶癌。多见于老年妇女。肉眼观,切面呈橡皮样,色灰白柔韧,肿瘤往往边界不清,质坚硬,切面灰白色。镜下,此型的特征是单行癌细胞呈线状浸润于纤维间质中。癌细胞较大,大小一致,核大小也较一致,胞浆很少,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少。(3)特殊类型癌:种类很多,主要的有髓样癌、腺癌、粘液癌及乳腺炎样癌等。[病因病机]乳腺癌的病因至今尚无定论,可能与下列一些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2初潮及绝经年龄3生育因素4哺乳5雌激素与避孕药物6饮食因素7肥胖8乳腺良性疾病9放射线10药物11其他因素1遣传因素家族史调查的临床资料表明,有家族史的乳腺癌发生率较无家族史的要高。特别是双侧乳腺癌患者和发病年龄较小者,这些

7、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为一般妇女的9倍,可能与遗传因子有关,使其具有对乳腺癌的易感体质和病变内因。2初潮及绝经年龄月经初潮年龄和绝经年龄与乳腺癌发生有关,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初潮年龄大于17岁者的2.2倍;而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者危险性增加1倍。3生育因素乳腺癌的发病率随初产年龄的推迟而增高,如20岁前足月生产第一胎乳腺癌发病率仅为初产年龄在30岁以后者的1/3。4哺乳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