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观应论文(精品论文)

郑观应论文(精品论文)

ID:43574264

大小:46.9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11

郑观应论文(精品论文)_第1页
郑观应论文(精品论文)_第2页
郑观应论文(精品论文)_第3页
郑观应论文(精品论文)_第4页
郑观应论文(精品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郑观应论文(精品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郑观应论文:郑观应摘要:郑观应顺应时代潮流,对中国的传统教育进行深刻反思,借鉴古今中外教育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近代实际,创立了颇具中国近代特色的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倡导西学;兴办新式学校;进行全民教育等,不愧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先知者。关键词:郑观应;中国近代教育;先知郑观应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维新思想家、实业家,他一生致力于探索富强救国之道,其政治、经济方面的主张及实践,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郑观应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但对他的教育思想,学界研究较少。其实,他的教育思想,是其整个维新思想体系的核心部分之一。他认为,教育与议院具有同等地位,都是国家的根本所

2、在。他顺应历史潮流,结合现实,对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深刻反思,批判了传统儒学的种种弊端,主张从根本上改革传统的儒学教育。他借鉴西方各国的教育经验,大力倡导西学,兴办新式学校,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机制,建立中国近代教育模式,培养社会需要的新式实用人才,以达中国富强之目的。郑观应的教育思想内涵丰富,涉及教育内容、途径、对象等方面,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教育的先知者。一、教育内容:倡导西学在教育内容上,郑观应特别重视西学在教育中的作用。他主张推行西学,学习与社会生产、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实用”学问。他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讲西学犹如生病求医一般势在必行:“且今日之洋务,十四卷本增

3、:犹时务也,欲救时弊,自当对症以发药,如君父之有危疾也,为忠臣孝子者,将百计求医而学医乎?抑痛诋医之不可恃,不求不学,誓以身殉,而坐视其死亡乎?然则西学之当讲不当讲,亦可烦言而解矣”[1]73。他认为西学比中学更加务实、更加有用。郑观应认为,传统教育误人子弟,“读书六、七年徒以多记为功,不辨菽麦;故名为读圣人书,学圣人道,实则蠢愚迂谬不可响迩,腹笥空虚毫无心得,岂非可笑耶?岂非可悲耶?”[1]74“余见同乡幼童,非但不知地理、算学、应对礼节,欲其作一文写一信亦不能。竟有读书十余年或数十年并不识权衡斗量数目,惟专攻八股而已。且见读书久者,其背如驼,盖缘终日伏案读书写字,未教

4、以舒筋活络养生之法,亦无礼、乐、射、御、书、算六艺之学故也。”[1]69他还愤慨地指出:“自学者鹫虚而避实,遂以浮华无实之八股与小楷试帖之专工,汨没性灵,虚费时日,率天下而入无用之地,而中学日见其荒,西学遂莫窥其蕴矣。”[1]75郑观应认为,屮国传统教育以教授“四书五经”为主,除了能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外,于近代的工商业发展毫无用处,必须更新教育内容。他强调我国的教育应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西方的政治制度,而且更看重后者。郑观应倡导西学,与众不同的是实现了对“师夷长技”的突破,他把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层面提升到“制度、文化”层面;认为学习西方不能避重就轻、舍本逐末,不能“遗其

5、体而效其用”,必须体用兼学。但他没有因此而走向全盘西化论,他认为对待中西文化的正确态度只能是以中国文化为始基,学习、吸收西方文化,而后“融会中、西之学,贯通中西之理”。当时对西学的认识存有误区:一种认为西学本岀于我,如“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不必学;一种认为西学是奇技淫巧,蛊惑世道人心,不能学。郑观应则不然,对这两种观点都加以批评,指出:“保民之道,莫先于强兵,莫先于富国,然富国而不思理财,理财而不求格致,犹之琢玉无刀凿之利器,建屋无栋梁之美材也。”与此同时,他还认为为学习西学不能目光短浅,只注重目前一己之利,批评一些学习西学之人“不过粗通文字语言,为一己谋衣

6、食”[1]75之倾向。他郑重指出正确的学习西学之道是:“必先明本末,更明所谓大本末而后可。以西学言之,如格致制造等学其本也(各国最重格致之学,英国格致会颇多,获益甚大,讲求格致新法者约十万人),语言文字其末也。合而言之,则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知其缓急,审其变通,操纵刚柔,洞达政体。教学之效,其在滋乎”[l]76o诚然,郑观应的中西文化观也有不足的一面。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不能摆脱封建伦理道德和君主思想的束缚,不主张放弃中学,他也主张“中体西用”,还把西学看成是“中国本有之学”[1]76,并不惜笔墨加以论证,难免有夜郎自大之嫌。但我们不能苛求前人,郑

7、观应对西学的认识已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在当时是一种先进的文化观。它集开放性、融通性、创新性于一体,具有承前启后的深远意义。二、教育途径:主张设立新式学校在教育途径上,郑观应主张仿行西方教育之三条途径:学校、新闻报馆、书籍馆。在此三者中,他尤其看重学校的作用。郑观应认为,学西学、习洋文,推进新式教育势在必行。那么,如何推进新式教育呢?他借鉴西方各国的教育状况、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广设新式学校。他一再明确指出:“学校者,造就人才之地,治天下之大本也”[1]71,“学校者人才所由出,人才者国势所由强,故泰西之强强于学,非强于人也”[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