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浅谈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浅谈

ID:43591222

大小:2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1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浅谈_第1页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浅谈_第2页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浅谈_第3页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浅谈_第4页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浅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浅谈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需耍达成的重耍的教学目标,也是中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提高学生感受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关键词:朗读教学;问题;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3)03-0097-01清代的唐彪曾这样形容反复吟咏朗读后可达到的美妙境界:“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其实,我们很多老师也都认同朗读对提高语文素质具冇重要作用,也知道要在

2、平常的教学屮加强朗读方面的训练,可到底该怎样进行训练?要真正读好一篇文学作品,又该做到哪些呢?其实仔细琢磨朗读教学也是有规可循的。下面,就四个方面來谈谈我对朗读教学的理解。一、朗读方式应灵活多样(-)齐读。齐读是语文课堂普遍釆用的形式。齐读声势大、训练面广,便于教师集体纠错。但个别学生滥竽充数,想着洪亮缺了感情,缺憾也确实存在。所以它较适合在课文讲解Z前和讲解结束后采用。(二)范读。泛读是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自己示范朗读,目的是用感情线牵引学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会

3、文章美感。我在上《故都的秋》这节公开课时,一开课就做了示范朗读,冃的就在于引领学生感悟古都的秋色秋味,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后来听课老师评课时也很认可我的做法。当然,一节课屮范读不宜过多,教师的范读不是为了显露自己的朗读才华,而是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学生自己开口读书的兴趣,进而启发学生思维,领悟文章内涵。(二)引读。引读是深刻理解作品内涵,强化讲解效果的有效方式。有的课文篇幅较长,全文朗读没有必要。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挑选出文章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语段、描写议论抒情的精彩片断进行朗读,用以突出教学

4、的重点。例如讲授《祝福》一课时,就可以采用引读法。先让学生找出关于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然后把它们放在一起对比着读。指导学生反复感受隐藏在汩像描写背后,祥林嫂悲苦命运的不断延展,以致最终被黑暗社会所吞噬的悲剧。二、朗读技巧的指导应明确到位目前中学语文新课标对朗读教学的总体耍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切朗读技巧最基本的前提是吐字发音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所以教师在朗读之前一定要解决语音的问题,这样才能为指导朗读技巧做钮垫。朗读的技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语速。在平时的课堂朗

5、读屮,学生普遍存在语速过快的缺点。一门心思往前赶,似乎想把老师交待的诵读任务在第一时间内完成,完全不能合理地控制语速。其实,读文章该快则快,该慢则慢,不同的文章应不同对待。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语言飘逸清丽,节奏轻柔委婉,就如一曲悦耳徐缓的轻音乐。我每年在教授这节课时,在网上都下载背景音乐,先不加音乐领齐读,后加上音乐引导齐读、个读,效果非常明显,学生读过几遍后基本能把握作者対康桥秀丽风光的无限留恋的感怙。(二)停顿。停顿是指句子内部、句子之间、段落之间声音的间歇,是朗读必须掌握的技巧。

6、停顿首先有助于生理上的换气,其次有助于体现文字的结构层次,最重要的是它还有助于朗读的情感表达。(三)语调。语调是指朗读文章时句子高低升降的变化。有了这些抑扬顿挫的变化,就能准确细致地表达出不同的语气和感情,并使语言具冇音乐美。什么样的语气和情感用什么样的语调表达,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只有在表达实践中反复摸索,才能运用自如。例如《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第十节:“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

7、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汨的去了”。学生在朗读这一节时,往往只用一种语调,要么一律偏低,要么一律偏高,没有起伏变化,可见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深。我就采用“低一高-低”的语调进行范读,并稍作点拨:第一句用调应舒缓低沉,因为是写大堰河之死,而“死”在作者笔下是不忍用的,用“去了”,可知其悲,此句不低难以传情。第二三句读时则需扬起,因为是对大堰河凄苦一生的概括,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对不公道世界的诅咒和愤怒。第四五六句则需用满含悲凉的低沉语调,因为这三句是对大堰河贫穷悲惨的死况的细节描绘,诅咒和愤怒已不重耍了,更多

8、的是极度的悲怜与同情……这样的朗读有力地强化了学生的理解,比起单纯的文本解读更有效果。(四)重音。重音是指朗读时对句中某些词语从声音上加以突出的现象。i般表现为音量加大、语调增高、时间延长。重音起的是强调作用,自然也能促进情感的表达。例如在讲《纪念刘和珍君》时,文中有一句话“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此句中有三个关键处需要重读:“向來”、“不料”、“不信”。这三处重读用来表示情感的三层递进:(1)“我”向来都是用“最坏的恶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