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6课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案

第14-16课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案

ID:43643525

大小:63.5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1

第14-16课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案_第1页
第14-16课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案_第2页
第14-16课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案_第3页
第14-16课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案_第4页
第14-16课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4-16课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目标导学】了解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知识导学】一、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动荡屮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1.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1)衣:城市百姓穿“洋布”、“洋装”,辛亥革命后,装受欢迎。⑵食: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人们庇西餐、面包,喝咖啡。(3)住:一些官员和商人建起或的豪宅。2.近代风俗习惯的变迁(1)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主张“"、“”,改革婚姻制度。(2)辛亥革命前后,“”具有了反清革命殆色彩。(3)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等法令。婚丧仪式由繁琐

2、愚昧改为—「3.农村的社会生活(1)农村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2)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农村沿袭。(―)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20世纪50-70年代)(1)农民分得土地,城市解决问题,人民牛活逐步得到改善。(2)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馬主流。(3)人们衣着朴素,食物比较简单,城市住房总体比较拥挤。由于,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计划供应,总体水平较低。2.改革开放以来(1)衣: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2)食:1987年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政府倡导“”。(3)住:1995年,国

3、家在城镇启动了“”,人均居住面积大大提高。(4)风俗习惯:休闲方式多样化,生活质量提高;注重、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等社会风尚逐步形成。二、交痛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铁路与公路1•铁路(1)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的铁路。(2)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兰新等铁喀。2.公路(二)水运与航空1.水上交通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首次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2.民用航空1909年,旅美华侨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三)通讯工具的变迁1.近代通讯(1)电报:(2)电话:2.现代通讯三、大众传媒的变迁(一)报

4、刊业走向繁荣①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在报上宣传维新思想;②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③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宣传民主科学思想。(二)影视事业的发展1.电影事业(1)1905年,《》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2)①1931年,《》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②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成为中国电影的主流。《》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电影《》的插曲即《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电视事业(1)诞生: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2)普及:改革开放以来,(原因:人民生

5、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三)互联网的兴起①20世纪60年代末诞生。②20世纪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问题导学】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课后练习】1、“一包盐嫌几厘钱,积少成多累万千。若是客帮无倒账,盐行生意是神仙。”“楚人嫁女利为罗,不管新郎鬓发皤。要戴金珠穿锦绣,更无如媲与公婆。”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共同价值取向是()A.经营商业重在积累氏趋利的共同社会心理C.婚嫁索要彩礼之风盛行D.女性争相嫁给富裕商人2、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o

6、“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废除陋习3、“女学最盛者,其国也最强……女学衰,幸矣。”材料反映了维新派人士()A.强调妇女解放与国家强盛密切相关C.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B.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母教失,愚民多,智民少,国之所存者B.宣传外国教会的民主思想D.反对清政府的愚民政策4、上海纺织女工杨秀燕从1965年开始记录家里的每一笔开销,小到儿分钱,大到儿百元,无一遗漏,一记就是37年。这本普通百姓的家庭“豆

7、腐账”,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当做宝贝一样收藏起来。它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A.记录者是普通百姓B.记录时间具有连续性C.记录内容是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D.反映一定吋期的社会历史变迁5、在京城有一支“奶奶街舞队”,平均年龄为50多岁。这支老年街舞队连续3年与年轻人同场竞技,在街舞大赛屮获得季军、冠军,在全国万人健美操总决赛屮获得自选动作第二名,频频在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的节目中亮相。“老年人跳街舞”反映了()A.街舞最适合老年人活动B.农民物质牛活的改善C.人们社交礼仪的变化D.人们文化生活的丰富6、下表出自《交通杂志》(1935年1月

8、)。这一对比研究可以用來说明()运输方法运费(吨/公里)运输方法运费(吨/公里)肩挑34.0驴车18.0公路汽车30.0轻便铁路2.4独轮车19.2铁路2.0各种运输方法运费之比较表A.近代铁路发展的原因B.中国近代交通的多样性C.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