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普知识

地震科普知识

ID:43744248

大小:10.48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9-10-13

上传者:U-2595
地震科普知识_第1页
地震科普知识_第2页
地震科普知识_第3页
地震科普知识_第4页
地震科普知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震科普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地震知识知多少 校长叶志平每年把大量资金用于教学楼的维修上,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严格细致到每个班的疏散路线都是固定的。汶川地震发生后,他从绵阳疯了似地冲回来,冲进学校,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8栋教学楼部分坍塌,他的学生,11岁到15岁的娃娃们,都挨得紧紧地站在操场上,老师们站在最外圈。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用时1分36秒,全部在操场上以班级为单位站好.全体师生无一伤亡。提高防震意识很重要!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有一所学校无一人伤亡,它是四川省安县桑枣中学。 外层是“蛋壳”——地壳。中间是“蛋清”—地幔。中心层是“蛋黄”—地核,包括外核和内核。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上90%以上的地震起源于地球不停地运动变化而产生的地球内部的巨大应力,即地应力。在地应力长期缓慢的积累和作用下,地壳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当地应力超过岩石本身能承受的强度时,岩层产生断裂错动,其巨大的能量突然释放,迅速传到地面,这就是构造地震。构造地震多发生在构造带边缘、不同板块的接合处(俯冲带,碰撞带)、大洋中脊,这是由于这些地方活动断层多,是释放地球能量理想的通道。其中最著名的是环太平洋地震活动带。 经科学家研究,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有三个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于濒临太平洋的大陆边缘与岛屿。这条地震带集中了世界上80%的地震,包括大量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几乎所有深源地震和全球大部分的特大地震。地中海-印度尼西亚地震带:西起大西洋亚速尔群岛,向东经地中海、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中国西部和西南部边境、经过缅甸到印度尼西亚,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接。该带集中了世界15%的地震。主要是浅源地震和中源地震,缺乏深源地震。洋脊地震带:分布在全球洋脊的轴部,均为浅源地震,震级一般较小。 1995-2001年全球4级以上地震震中分布图 2012年世界七级以上地震分布跟踪 2011年世界7级以上地震分布 世界地震带分布图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中国位于两大地震带的交会处 中国以占世界7%的国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陆强震,是大陆强震最多的国家中国和日本一样,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同期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中国人常为“我们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自豪,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这7%的国土上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陆强震,是世界上大陆强震最多的国家。中国人抗震意识的薄弱,是我国和日本最大的区别。 5.0-5.9级6.0-6.9级7.0-7.9级8.0级以上·中国地震分布图我国地震具有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震源浅的特点。 地震灾害54%气象灾害40%地质灾害4%海洋与林业灾害1%其他灾害1%1949年以来我国自然灾害造成人员死亡比例地震是我国造成人员死亡最多的自然灾害,地震是我国群灾之首,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1.构造地震2.火山地震3.塌陷地震4.诱发地震5.人工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地震分类天然地震 地震波地震波是地震时从震源发出,向四周传播的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原因。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 指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震级相差1级,能量相差32倍。震级与烈度震级微震1级≤震级﹤3级的地震小震3级≤震级﹤4.5级的地震中强震4.5级≤震级﹤6级的地震强震6级≤震级﹤7级的地震大震震级≥7级的地震特(巨)大地震震级≥8级的大地震 主震和余震主震震级高非常突出;主震发生前先有一些前震出现;这种主震-余震型地震也叫前震-主震-余震型地震;最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0%以上余震是在主震之后接连发生的小地震。余震一般在地球内部发生主震的同一地方发生。通常的情况是一次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有一系列余震,其强度一般都比主震小。余震的持续时间可达几天甚至几个月主震余震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0.7~2.4级人民网北京5月17日电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震, 截至2011年05月06日12时00分共记录到余震总数为86403个。其中6.0~6.9级地震8个,5.0~5.9级地震40个,4.0~4.9级地震274个,3.0~3.9级地震1375个。 烈度划分为12度3度:少数人有感,仪器能记录到4-5度:睡觉的人会惊醒,吊灯摆动。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9-10度:桥梁、水坝损坏、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11-12度:毁灭性的破坏。指地震发生时各地不同的破坏程度。通常距离震中越远,烈度越小。烈度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地震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它受当地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对震级相同的地震来说,如果震源越浅,震中距越短,则烈度一般就越高。同样,当地的地质构造是否稳定,土壤结构是否坚实,房屋和其他构筑物是否坚固耐震,对于当地的烈度高或低有着直接的影响。(影响一地地震烈度的五要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建筑物)。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这与一颗炸弹爆后,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不同道理一样。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 地震的发生,特别是强震的发生,往往给人类社会带来十分严重的灾害。一般分为原生灾害、次生灾害、诱发灾害 由地震波对地表或建筑物直接造成的破坏为原生灾害。如地震造成的房屋倒塌、地面裂缝、地基沉陷、沙土液化、喷砂冒水等火灾、水灾、泥石流、滑坡、海洋强震引发的海啸等次生灾害原生灾害 我国地震预报的现状对地震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了解,但远远没有完全认识。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中国与世界各国一样,当前的地震预报尚处于探索阶段。地震预报知识地震预报任重道远 地震的宏观异常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称为地震的宏观异常。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异常的种类多达几百种,异常的现象多达几千种,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 无雨井水发浑,变色变味地震前兆------地下水异常井水翻花冒气泡天旱井水位反常升降地震宏观预测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等等。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氮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磨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磨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人要在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才能感觉到,而动物则不然。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状,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狗哭狼吼等异常现象。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动物反常的情形,人们也有几句顺口溜总结得好: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地震前兆------生物异常 动物异常鱼儿惊恐跃水面地震宏观预测 ------地声强烈而怪异地震宏观预测地声异常是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声音。其声有如炮响雷鸣,也有如重车行驶、大风鼓荡等多种多样。当地震发生时,有纵波从震源辐射,沿地面传播,使空气振动发声,由于纵波速度较大但势弱,人们只闻其声,而不觉地动,需横波到后才有动的感觉。所以,震中区往往有“每震之先,地内声响,似地气鼓荡,如鼎内沸水膨涨”的记载。如果在震中区,3级地震往往可听到地声。地声是地下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所含的液体、气体运动变化的结果,有相当大部分地声是临震征兆。掌握地声知识就有可能对地震起到较好的预报预防效果。地声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分钟、几小时、几天或更早;以临震前几分钟出现得最多 ——地光地震宏观预测成因之谜人们早就发现,地震前后有时会从地缝中射出一种奇特的光,将天空照得通亮,并伴有隆隆的巨响,这就是地震光。后来科学家将这一壮观景象拍摄下来进行研究,然而,没有人能够解释这光从何而来。人们知道,要发出能看到的“片状闪电”,需要较强的电压和大量的电荷,那么地震时出现的电荷是怎样产生的呢?科学解释前不久,美国地质学家解开了这个谜。原来,当地面发生裂缝时,有一股巨大的剪切力,迅速地将地层岩石以上下方向切开。不难理解,剪切中的岩石温度非常高,运动摩擦便产生了电荷。与此同时,地震发出的热量把地球表层中的水变成蒸气,也就是由液体变为气体,而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于是电荷便将氢气点燃,发出光亮,所以,人们看到这闪电般的光好象是从地缝中发出的。不过,这种地震光只有强烈地震时才能出现。地光的产生原因说法不一,尚无定论汶川地震前的疑似地光现象 如何识别地震谣言一、只要不是政府正式发布的地震预报,就都不要相信。国务院规定,只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才有权向社会公开发布地震的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其它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对外发布地震预报。二、凡是将发震时间“预报”到一天以内,甚至“精确”到几点几分者,肯定都是 谣言。因为目前全世界的地震预报水平都无法达到这样的精度。三、凡是将发震地点“预报”得十分具体(具体到xx乡或xx街道辖区)者,肯定都是谣言。因为目前全世界的地震预报水平都无法达到这样的精度。四、  凡是贴有“洋标签”(即说国外xx专家已预报)的地震传言肯定都是谣言。因为不可能也不允许进行地震的“跨国预报”,也从来没有外国专家预报过中国的地震。五、凡带有迷信色彩的地震传言都是谣言。 做好学校的防震演练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随手抓个枕头或坐垫护住头部.温馨提醒 什么是地震活命三角区物体越结实形成三角形空间就越大大床桌子沙发汽车活命三角区活命三角区这是倒下的墙和梁这是倒下的墙和梁发生地震时一定要找到可以构成三角区的空间去躲避 哪里可以迅速找到活命三角区?如果你来不及逃到室外,这里都可以是:最好躲在支撑多空间小的卫生间 避震燃气泄露时:用湿毛巾后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由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处理 毒气泄露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昼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由捂住口、鼻。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生产危险品的工厂; 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避震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处理 如果被埋怎么办——实施自救加固环境敲击求救保存体力包扎伤口被埋下方莫要慌,搬开杂物扩空间。不要乱叫保体力,包扎伤口自救护。保护支撑防余震,先露头部呼吸畅。 有沉着的心理沉住气,树立生存的信心,要相信一定会有人来救你保护自己不受新的伤害设法把双手从埋压物中抽出来清除头部、胸前的杂物和口鼻附近的灰土,移开身边的较大杂物设法保持呼吸畅通改善环境,消除危险因素,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和头部设法脱离险境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设法与外界联系试着寻找通道,朝向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但是千万不要使用明火保护自己等待救援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维持生命,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七到解渴作用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被救出后按医生要求保护眼睛,长时间处在黑暗中的眼睛不能受强光刺激;进水进食要听医嘱,以免肠胃受到伤害被埋后的自救方法 震后72小时是“黄金救援”时间,据统计,震后第一天救出存活率为90%,第二天为50-60%,第三天仅剩下20-30%。但汶川地震后,很多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5月17日凌晨,红白中学职工李克成被困在废墟中106小时后成功获救。地震后,李克成被埋在废墟下,他摸到了一个学生用的作业本和一个矿泉水瓶子,他喝自己的尿液,用作业本纸充饥,等到了救援。自救成功小案例 互救小常识救人原则:先救近,后救远;先救易,后救难;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以增加救援力量。时间就是生命。震后救人,力求时间要快、目标准确、方法恰当。 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及时抢救那些容易获救的幸存者,以扩大互救队伍。 救援需讲究方法。首先应使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尘土,防止窒息,再行抢救,不可用利器刨挖。 对于埋压废虚中时间较长的幸存者,首先应输送饮料,然后边挖边支撑,注意保护幸存者的眼睛。 对于颈椎和腰椎受伤的人,施救时切忌生拉硬抬。 同学们: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我们要加强对地震知识的学习,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提高防震、避震和自救、互救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