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功甫帖》研究报告

上海博物馆《功甫帖》研究报告

ID:43758049

大小:373.79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0-13

上海博物馆《功甫帖》研究报告_第1页
上海博物馆《功甫帖》研究报告_第2页
上海博物馆《功甫帖》研究报告_第3页
上海博物馆《功甫帖》研究报告_第4页
上海博物馆《功甫帖》研究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海博物馆《功甫帖》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I•.海博物馆《功甫帖》研究报告“从法帖中双钩”——析《刘锡敕》《功甫帖》墨迹钩摹的性质钟银兰、凌利中(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中国文物报》2014年笫1期“双钩廓填”Z法,一般而言,系覆透明薄纸于书画原作Z上,先以墨线勾描轮廓,再以纸绢于稿木上钩摹,墨线勾好后,再染墨敷色。以书法为例,具体而言,即以细线双钩轮廓于纸绢上,可深可淡,再填墨;或用影摹手法,将双钩稿本垫于纸绢Z下,在纸绢上或摹写、或钩摹结合。上述手法,均以原作双钩轮廓为依据,故称“双钩廓填”,作品谓“摹本”或“钩摹木”等。“摹本”最初主

2、耍用于复制古代名家原作,旨在保护原迹,以及易丁传播流行、临募学习等功用。此法盛于唐宋,并以精妙著称于史。如宋濂(1310-1381)称:“摹帖至难,必钩勒而示填墨,最鲜得形神两全者,必唐人妙笔,始为无愧如此。”(题虞世南《舉兰亭序卷》,故宫博物院藏)王稠登(1535-1613)亦㈠:“宋人双钩最精,出米南宫(米芾)所临,往往乱真。”(题《快雪时睛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山于文物散佚的原因,古代法书名画尤其是唐以前墨迹,原作大都无存,故即便为唐宋摹本,往往可视为重要文物,甚至是国宝,如著名的唐摹王

3、氏一门《万岁通天帖》(辽宁省博物馆)、唐冯承素摹王羲Z《兰亭序》(故宫藏)、唐摹王羲Z《上虞帖》(上海博物馆藏)等。其中被视为国宝的唐宋摹本,一般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摹自真迹原作,二是善书名家亲为。如陈方所言:“钩填摹揭之法,盛宋时,惟米南宫、薛绍彭能之。盖深得笔意者,然后可以造化,否则用墨不楮,如小儿学描朱耳。”(题陆继善《行书唐募兰亭序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以及沈荃(1624—1684)“加以善书Z家,钩填精妙,儿欲乱真”(同上)、董英昌(1555—1636)“下真一等”(题《万岁通天帖

4、》)等精辟Z论。明清以降,“双钩廓填”更被作为坊间制造卩法丿赍品、欺世牟利的主耍手段z—。对此,嘉庆间萧山文人王端履于其《重论文斋笔录》中曾就晩清钩摹作伪现彖一针见血地予以揭樂:“近来市贾所伟墨迹,多从法帖中双钩。”“从法帖中双钩”,实属与上析唐宋依据原作钩填之性质同屮有异的另类手法。兹以上海博物馆所藏苏轼《刘锡敕》伪本、以及今年于纽约所见的《功甫帖》黑迹为个中实例典型试作剖析。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两帖钩摹本制作的具体时间,冃前可能存在不同看法,笔者的深入研究也在持续进行,本文拟将其中一种看

5、法的阶段性成果发表如下,以祈教于方家。《功甫帖》墨迹本与《安素轩石刻》对《刘锡敕》伪本Z研究,十分冇助于对《功甫帖》墨迹的鉴别,二者且可相佐互证。这两件百余年前就在一起、民国时又同为许汉卿I口藏的墨迹,其钩舉性质竟如出一辙。《功甫帖》墨迹,纸本,纵27.9厘米,横9.5厘米,书“苏轼谨奉别功甫奉议”九字。原与《刘锡敕》伪本以及米芾真迹合册,亦属李佐贤《书画鉴影》屮《苏米翰札合册》之一,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包括米芾《道祖帖》《章侯帖》等在内的《苏米翰札合册》屮各札,亦为许汉卿同时购得。许汉

6、卿IU藏《功甫帖》墨迹现改为轴,据本轴许氏自跋,知应为其于1954年重裱所为。重装时,其悄形与手法犹如《刘锡敕》伪木,许氏也另行增添了其从英和后裔处所获的翁方纲《钩摹功甫帖》汕笺本,以及款署“翁方纲”题跋,连同许氏本人题署,共计四页,合裱成—•轴。《景苏园帖》中《功甫帖》拓本(翻刻口《安素轩石刻》(左)、《安素轩石刻》中《功甫帖》拓本(中)、《功甫帖》墨迹本(右)(图中所标黑线表示原纸右边缘)本版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一)《功甫帖》墨迹本钩摹自《安素轩石刻》苏轼《功甫帖》被模勒上石,最早见于徽籍儒

7、商鲍漱芳(约1763—1807)辑刻的《安素轩石刻》(上海膊物馆藏)°该石刻共计十七卷,系鲍氏口嘉庆元年(1796)从其家藏古代法书原迹中,辑选唐宋明五I•件,自嘉庆四年(1799)至道光四年(1824),分别由扬州篆刻家党锡龄、鲍氏二子治亭、约亭陆续精心钩摹上石。鲍氏家藏,多有名迹,如唐人《郁单越经》、李邕《出师表》、现藏上海博物馆的苏轼《楷书祭黄幾道文卷》以及现藏故宫博物院的苏轼《行书春屮帖》(亦名《与徳孺运使书》)等名品赫然在列。而李佐贤《书画鉴彩》屮著录、后为许汉卿如获至宝的米芾《道袒帖

8、》、《章侯帖》两件名品均來自于鲍氏“安素轩”1日藏,R二帖皆经鲍氏辑选刻入《安素轩石刻》。需指出的是,鲍氏所藏,其间亦不免掺入少量贋品,评者如石覩玉(1756—1837)、张伯英皆有专门指出,如“盖嗜占而疏丁•赏鉴者”。然而,对鲍氏“唐帖临木及前人石刻木不复拥入,重墨宝也”Z精神,以及帖中所收人量名品真迹Z事实,则无不给予充分肯定,如“悉依墨迹,不参以石,其他所刻犹多,则不列入此编。鲍氏徽之盐商,寄居扬州,刻石均在维扬,洪杨劫后,石遂散佚,今全帙罕有矣”(张们英语)。此帖之价值,可见一斑。光绪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