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结合治疗36例阑尾脓肿疗效观察

中西结合治疗36例阑尾脓肿疗效观察

ID:43790290

大小:3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4

中西结合治疗36例阑尾脓肿疗效观察_第1页
中西结合治疗36例阑尾脓肿疗效观察_第2页
中西结合治疗36例阑尾脓肿疗效观察_第3页
中西结合治疗36例阑尾脓肿疗效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西结合治疗36例阑尾脓肿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西结合治疗36例阑尾脓肿疗效观察中西结合治疗36例阑尾脓肿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阑尾脓肿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予以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牡丹大黄汤加减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痊愈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o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脓肿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促进脓肿的吸收,从而缩短病程,值得推广。【关键词】阑尾脓肿;屮西医结合疗法;临床疗效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704-02阑尾脓肿是临床外科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多因急性阑

2、尾炎治疗不及时,导致阑尾周围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引起充血、化脓、水肿、粘连等,最终发展成为脓肿[l]o常规西医治疗往往起效较慢,导致病情蔓延其至加重等。本研究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脓肿,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阑尾脓肿患者72例,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50例,女22例;年龄在26-54岁之间,平均为(41.3±8・2)岁;病程在2-14d之间,平均为(5.6±2.7)d;体温在38-40.5°C之间,平均为(39.2±0・4)°C。所有患者均存在发

3、热、右下腹疼痛等症状,经血常规检查显示均存在白细胞计数升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36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o1.2方法1.2.1对照组本组患者仅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均予以补液、抗炎、解痉、维持酸碱平衡以及水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抗炎治疗首选半合成青霉索或者第2代头抱联合甲硝I坐进行治疗,如患者对头抱类药物过敏,则改用奎洛酗类药物联合及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对于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者,予以对症处理,对于典型不完全性肠梗阻症状者,予以胃肠减压,并以B超引导定位进行穿刺抽脓。1.2.2观察组本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活血化

4、瘀、清热解毒、通火泄热以及排脓消肿中药进行治疗。选择大黄牡丹汤加减,药用:大黄、桃仁、广木香及甘草各10g;莪术、三棱、牡丹皮各12g;皂角刺、红藤、赤芍、川楝子及冬瓜仁各15g;慧及仁及败務草各20g;蒲公英、金银花各30g。随症加减:对热毒严重者,加用口芍、连翘、口花及蛇舌草等;对病程较长者,加用贝母、鳖甲等;纳差者,加用焦三仙和鸡内金,以改善其消化能力,促进饮食;对于体温>38°C者,加用适量生石膏。根据患者的大便通畅情况加减桃仁的用量,并视患者的年龄及体质等予以加用芒硝,以调节患者的大便频率为2-3次/d左右。为避免患者在服用芒硝以后肠蠕动加

5、快而导致腹痛加重,可加用元胡。上述药物每131剂以文火煎煮,分早晚2次服用,1疗程为10d,连续治疗2个疗程。1.3疗效评价指标痊愈:患者的临床体征及症状均全部消失,经血常规检查显示无异常,经B超检查显示脓肿完全消散、吸收;有效:体征及症状改善,胃肠道消化功能改善,经B超检查显示脓肿明显缩小,血象正常。无效:体征及症状无变化或者加重,或发生弥漫性腹膜炎,伴有脓肿。以痊愈和有效为总有效率。1.4统计学分析木研究数据以统计学软件包SPSS18.0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并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并经x2检验,P<0.05为差异有

6、统计学意义。2结果观察组的住院吋间平均为(13.1±3・4)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5.7±4.8)d,P<0.05;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1例发生弥漫性腹膜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o观察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具体见表1。3讨论阑尾脓肿是外科常见病,临床主张保守治疗,也有研究者认为一期阑尾切除引流或者在阑尾脓肿引流以后实施二期阑尾切除疗效更佳,但无论何种手术治疗方式,均可因组织水肿、局部粘连、解剖结构不清晰等因素引起术后切口感染、残端漏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而仅予以抗生素

7、进行保守治疗,用约时间较长,且治疗过程中可发生脓肿溃破,进而引起化脓性门静脉炎、全腹膜炎或者腹腔残余脓肿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l-3]o祖国医学认为,阑尾脓肿属中医“肠痈”的范畴,证属里、实、热,寒温失调、饮食不节、劳累过度及情志不遂是其主要病因,这些因素可导致肠腔气血凝滞及肠道功能失调,而湿热凝结于肠道内,长此以往可化而为热,热壅可致肉腐进而形成肠痈[2,4]o据其病因病机,中医多治以活血化淤、清热解毒、通火泄热以及排脓消肿等。木研究以中医辨证治疗以及整体观念作为治疗,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药大黄牡丹汤

8、进行治疗。方中金银花、败酱草、及仁、蒲公英、红藤具有解毒利湿及消痈散结排脓之功效;冬瓜仁、皂角刺、莪术、桃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