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PPT课件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PPT课件

ID:43813575

大小:1.12 MB

页数:62页

时间:2019-10-15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PPT课件_第1页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PPT课件_第2页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PPT课件_第3页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PPT课件_第4页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主要内容第一节药物因素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第二节机体因素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第三节环境因素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目的与要求掌握中药药物因素、机体因素及环境因素对药理作用的影响。第一节药物因素一、品种名实不符:中药品种逾万,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越来越多,品种混淆问题历来存在。大青叶、板蓝根(来源5科属);金钱草(9科14种)标准粗放: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及各级地方标准的正品中药,多品种入药现象仍然普遍。不同品种药物的化学成分(数和量)及药理作用有较大差异黄花蒿正品大黄:结合型蒽醌为主,泻下作用的ED50为326-1072mg/kg混杂品种:

2、游离型蒽醌较多,泻下作用的ED50为3579-5000mg/kg掌叶药用唐古特天山在进行中药药理研究时必须首先确定所用药物的品种,发表论文也要求说明。临床用药亦应了解所用中药的品种质量。掌握鉴定知识求助相关专业人员如何鉴定?二、产地土壤、水质、气候、日照、雨量、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对动、植物的生长有较大影响,造成品质的差异。同种药物,不同产地,品质差异较大,药理作用及疗效也会有较大的差异。不同产地西洋参PCR图谱本草考证药源调查生态环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功效应用道地药材“道地性”研究道地药材综合研究在进行中药实验研究时必须首先确定所用药物的产地,发表论文也要尽可能说明

3、清楚。三、采收季节当季是药过季是草采收季节的确定,不能囿于文献记载,还应考虑地域性。应将有效成分含量及药理作用测定,作为考察采集时间是否合理的指标中药有一定的生长和成熟周期,其有效成分的含量高低与生长期关系密切。在进行中药实验研究,特别是以新的中药材为研究对象时,要注意不同采收季节对药理作用的影响。四、贮藏条件中药的贮藏保管条件直接影响药材的质量。不同的贮藏时间、贮藏温度、贮藏湿度对中药成分的含量有较大影响。黑漆描金百子柜同仁堂老药罐关于“用药宜新”新药力猛效宏鲜药亦受推崇(民间多用)关于“用药宜陈”《本草纲目》序例引李杲之言曰:“陶隐居本草言狼毒、枳实、橘皮、半

4、夏、麻黄、吴茱萸皆须陈久者(六陈),其余须精新也。然大黄、木贼、荆芥、芫花、槐花之类,亦宜陈久,不独六陈也。”“百年陈皮”,优在何处?在进行中药实验研究,购药时就应注意这些问题。特别是一些不太常用药,可能会贮存很久。五、炮制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生附子——制附子、熟附片(乌头碱,去甲基乌药碱保存,强心作用↑)生半夏——姜半夏(粘膜刺激性↓,镇吐作用↑)芍药——炒芍药(安息香酸↓,对粘膜刺激性↓)生首乌——制首乌[LD50增加20倍(P0)和62.7倍(ip)]增加药效延胡索——醋制(生物碱成盐)——镇痛↑杜仲——炒制(胶质破坏)——降压↑甘草——蜜炙——抗心律失

5、常↑黄芩——炒、蒸、煮——黄芩酶被破坏,利于保存(黄芩苷含量高)。杏仁——炮制——苦杏仁酶,利于苦杏仁苷保存加强或突出某一作用生大黄—结合型蒽苷较多—泻下制大黄—结合型↓游离型↑—抗菌生晒参—红参—温补力增强(皂甙变化)炉甘石(碳酸锌)—煅烧—氧化锌↑—收湿敛疮矫嗅矫味,便于服用乳香、没药—醋制(减少对胃的刺激性)五灵脂—醋制(消除不良气味)使药材纯净,利于称量和服用改变药物性状,便于贮存或制剂桑螵蛸、五倍子—烫蒸后杀死蚜虫、虫卵矿物、贝壳——粉碎处理要注意有毒成分与有效成分是否同一物,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炮制品。六、剂型和制剂“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

6、渍者,宜膏滋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本经》“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缓也,不能速去舒缓而治之意也”。《本草经集注》同一中药,剂型不同,制剂工艺(溶媒、时间、次数、方式)的不同,给药途径不同,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影响血药浓度,影响药理作用强度及性质,继而影响疗效,或产生新的药理作用。注意:实验时当根据研究目的,检测条件而选择合适的剂型。如口服给药在观察药物对血液动力学影响目前很难进行。七、剂量在一定范围内,药物剂量大小与血药浓度的高低及其作用强度呈依赖关系。量小作用小,量过大易中毒,选择最合适剂

7、量常常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临床积累,及实验基础。在中药研究中,剂量与药理效应强度相反的情况并不鲜见。注意:药效、毒理的剂量选择至关重要,也十分棘手。如长期毒性剂量要求及与药效的剂量关系。八、煎煮方法和条件中药应用最多的是水提取,煎煮的方法和时间等因素对疗效产生明显影响。在制剂研究中,常采用正交设计、均匀设计方法,以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为标准来考察工艺的合理性。分煎与合煎对药效的影响,近年进行比较,发现不少复方分煎与合煎在疗效上有区别。注意:免煎颗粒剂的应用仍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可否以免煎颗粒作实验研究?九、配伍“七情合和”被视为中药配伍理论之总纲,也是组方用药的基础。七

8、情概括了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