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案(含解析)岳麓版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案(含解析)岳麓版

ID:43850325

大小:248.7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5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案(含解析)岳麓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程标准素养解读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1.从时空观念角度识记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发展及教育方针的演变。2.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认识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3.从唯物史观、家国情怀角度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一、扫盲教育1.背景:新中国建立后,扫盲工作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开始: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开展扫盲教育,以配合国家各项生产建设的开展。3.发展(1)法律保障: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

2、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2)明确目标: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4.成果:2001年1月1日,中国政府宣布:中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二、义务教育1.地位:是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2.措施(1)法律保障: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提出了“科

3、教兴国”战略,加紧普及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3)国家实施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希望工程”。3.成就:2001年1月1日,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战略目标。三、高等教育的发展1.初步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基本参照苏联的模式,对高等院校进行改造、调整。2.曲折发展(1958-1976年)(1)1958年,中国开始实施“教育大革命”,它涉及诸多方面,高校实行三类办学体制,造成很大混乱。(2)1961—1963年,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调整,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3)持

4、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3.迅速发展(1)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2)20世纪80年代以来①大学数量不断增加,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更趋合理。②高校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设立博士后流动站;改革大学招生和分配制度,扩大了办学自主权。③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新时期我国的教育事业史料一 ①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规定考生必须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恢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生……修改政审标准,贯彻“重在表现”的原则;严格考试制

5、度,抵制和反对营私舞弊、“走后门”等不正之风。——《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史料二 ②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解读] (1)史料一表明恢复“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破坏的高考制度。①表示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体现了高考制度的公平、公正性。(2)史料二指出了教育与科研的关系。②表明教育对科研有重大意义。[思考]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料一中“推荐制度”指什么。“恢复文化考试”的决定反映了什么要求?有何重大影响?【提示】 “推荐制度”指“文化大革命”

6、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的高校招生制度。要求:反映出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恢复体现社会公平、公正的高考制度的社会要求。影响:恢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公平公正的社会风气和高考制度,为新时期社会改革和发展做了知识和人才的积累和准备。(2)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与现代化建设三者的关系的?【提示】 教育为科研提供人才;科技和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教育优先发展的意义(1)振兴教育,势在必行。因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强大、科技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教育。在各个领域,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2)当今世界,面临

7、着激烈的竞争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民族素质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教育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存亡,所以“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发展。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阶段目的方针政策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彻底改造旧教育体制,完成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确立新型的人民教育制度,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的有用经验,借鉴苏联经验把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造成新中国的人民教育全面

8、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中小学一度停课,大学停止正常招生教育战线一片混乱,人才出现断层改革开放以来恢复正常的教育秩序,发展现代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