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动能定理)

说课稿(动能定理)

ID:43853176

大小:93.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5

说课稿(动能定理)_第1页
说课稿(动能定理)_第2页
说课稿(动能定理)_第3页
说课稿(动能定理)_第4页
说课稿(动能定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说课稿(动能定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宜昌市专业技术职务水平能力测试《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兴山一中李华平一、教材分析(一)教材介绍《动能和动能定理》是人教版高中新教材必修2第七章第7节内容,动能定理实际上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它贯穿于这一章教材,是这一章的重点。教材在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入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叙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基本关系。(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能的概念及表达式。(2)理解动能定理及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

2、(3)掌握运用动能定理的基本分析方法及解题步骤。2、过程与方法(1)会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2)归纳总结运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能定理的演绎推导,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三)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运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分析方法及步骤。难点:熟练运用动能定理解决有关的力学问题。二、学情分析深入了解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1、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及牛顿运动定律,具备了处理简单力学问题的能力。

3、2、初中学段已经对动能有了初步了解,对功和能的关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3、通过三年多物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三、教法与学法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执教本课内容时,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和学法。教法:推理、探究、归纳、讨论学法:以探究性学习和学生合作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初中和本章第一节《追寻守恒量》中,我们已经清楚: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一)演示实验AB1、介绍实验装置:让小球A从光滑的斜面上滑下,与木块B相碰粘在一起,推动木块做功。2、演示并观察现象:

4、(1)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滑下,高度大时,小球将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2)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高度滑下,质量大的小球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3、从功能关系定性分析得到:物体的质量越大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还了解到力所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那么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定量关系呢?(二)动能表达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在研究重力势能时,我们是从重力做功入手的,故研究动能我们也从力对物体做功入手分析。如图,即课本第18页7.5-1。设某物体的重量为,初速度为,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速度增大到。则:

5、1、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是多大?()2、物体的加速度多大?()3、物体的初速度、末速度、位移之间有什么关系?()FFv1v2l4、综合上述三式,你能推导得出什么样的式子?结合学生推导的过程评析:(在黑板上展示详细推导过程)通过上式可以看出,“”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理量。5、“是过程终了时与过程开始时的差,也就是这个量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正好等于力对物体做的功。结合及演示实验结论,所以“应该就是我们寻找的动能的表达式。总结: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运动时的动能为:6、讲述动能的有关问题:(1)动能是标量。(2)动能的单位是J(焦耳)。(三)动能定理1、表达式:有了动能的表达式后,前面

6、我们推出的就可以写成:学生叙述上述表达中各字母的所表示的物理量:W表示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表示一个过程的末动能,表示一个过程的初动能。1、用语言描述上述表达式: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这个结论叫动能定理。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动能定理中的W即为合力的功。2、讨论:问题1:当合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动能如何变化?(当合力对物体做正功时,末动能大于初动能,动能增加。)问题2:当合力对物体做负功时,物体动能如何变化?(当合力对物体做负功时,末动能小于初动能,动能减小。)3、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当物体受变力作用,或做曲线运动时,我们可利用微元法,将

7、过程分成许多小段,认为物体在每小段的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力是恒力,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这样也能得到动能定理。所以动能定理,既适合于恒力做功,也适合于变力做功,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4、动能定理的应用:引导分析:(1)见课本第20页“例题1”。(2)见课本第20页“例题2”。学生课外用牛顿定律解答以上两题,并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优劣。6、运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略)动能定理不涉及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用它来处理问题要比牛顿定律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