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思考

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思考

ID:43887455

大小:1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6

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思考_第1页
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思考_第2页
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思考_第3页
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思考新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要求高。在学校教育中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首先,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的教育理念,这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传统的教育观念以书本知识的传授为核心,教师死教,学生死学,以追求高分数、高升学率为目标,不仅忽视了对人的能力的培养,也忽视了人的智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忽视了对人的潜能的开发,说到底,忽视了教育对象的本质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将彻底改变这种狭隘的教育理念,发

2、挥教育发展智力、开发潜能、传授知识、培养品格的全方位功能。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学校教育的职能,学校不仅仅在于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国民素质,发展人的智力,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和途径越来越广泛,不再只是学校和课堂,网络媒体、卫星电视、广播影视、报刊杂志、社区图书馆等等,均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习知识也不再是学生时代的任务,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因此,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教育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未来,为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和张扬个性的空间。其次,

3、教师要勇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灌输为主导的,是教师满堂灌、填鸭式地教,学生被动接受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注重的是结论和结果,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忽视了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利用知识的发生、演变、形成过程对学生智力、能力、情感、品格、价值观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方式之下,课堂某种意义上仅是老师的讲堂,老师是主角,学生只是配角,或者学生只是老师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的工具而已。这种课堂中,教师势必凌驾于学生之上,不顾及学生的感受、体验和发展,学生成为可怜的弃儿,只是在教师的支配或驱使下别无选择地疲

4、于学习。而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师就要勇于改变教学方式,改变教师角色,实现师生互动。教师不再是讲解员、裁判员,而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帮助者;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接纳知识的容器,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双手、自己的认知、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感主动获取知识、升华认知、获得灵感、体验情感的主人。唯此,教师才能放下架子、走下台子,真正走到学生当中去,与学生展开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才能关注学生情感的需求、认知的特点、思维的灵动、行为的变化;才能尊重学生的体验、促进学生的发展、塑造学生的灵魂。这种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的课堂,才是生动的、开放的、

5、有价值的课堂,才是具有生命律动的课堂,也才是真正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第三,要彻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这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传统教育下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是教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我就怎么学。学生是知识的容器、学习的奴隶、学习的附庸,自然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动力。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仍然忽视了学生个体生命的存在,撰弃了学生的心理及认知特征,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开发,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与教育的本质是相悖离的。实施新课程改革就是要重新确立学生的学习地位,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

6、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这种主体性的体现,就是要通过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游戏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方式,让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体验情感,使学生学会学习。当然,如何有效地开展诸如此类的学习活动,值得探究的方面还很多,我们不能为了形式的东西而丢掉本质的内容,去追求表面的花哨。第四,要建立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科学的评价机制和体系,这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保证。教育评价是有系统性、层次性的,有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社会的评价、学校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家长的评价等等,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学校的评价

7、和教师的评价。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的评价要素、标准和体系,要淡化考试的评价功能,即使采用考试评价,也要对试题进行研究,使新课程改革下的试题不再仅是对知识的考查,而应当以开放性试题为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评价应当弱化考试评价、终结性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建构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品格、陶冶情操、体验情感的人文化评价标准,建构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弱化学生对知识记效果的评价,注重对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

8、力,质疑问难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获取知识的自主意识,参与活动的合作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评价。总之,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但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只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